范晖摄/光明图片
编者按
孩子的教育,在当下似乎是一个痛点话题。几乎每个家长,说起教育来都是“焦虑”,而且焦虑的点特别多,如几岁学英语、报不报特长班、考试成绩和排名、写作业磨蹭、不爱学习爱手机、学区划片上哪所小学、小升初报什么辅导班怎么到名校、搞不懂中考改革、高考或者出国留学怎么报班怎么冲刺……从某种程度上看,焦虑也是个好现象,说明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教育,然而,如果细细品味,这种可概括为“成绩+报班=前途”式的焦虑,真正关乎孩子的教育吗?每天,我们望着那个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的小身影,真的希望那小小的生命就只是成绩单那般单薄吗?所有的家长肯定都会说“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指出,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那么,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校、家长、社会都要深刻认识教育不只是背负学业的小船,而是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摆渡人。我们要看到“成绩+报班=前途”高涨之下,教育还存在的短板,并且要加快补齐。
●学校: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都能得到强有力的教育支持
●社会:为孩子们重建一个有利于心灵健康成长的友好成长环境
●家庭:与辅导孩子做作业相比,养育心灵更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职责
“Thatwhichdoesnotkillusmakesusstronger”(那些没能杀死我们的,使我们更强大)有那么一段时间,身穿印有德国哲学家尼采这句话的文化衫,成为流行于青少年之中的一种时尚。或许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时尚,但也折射出青少年们内心的某种挣扎。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似乎并没有给我们的孩子们带来快乐的生活。我们看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让人时刻隐隐作痛的心病。
强迫小乌龟跑成小白兔,小松树开出牡丹花,不完整的教育和不友好的成长环境威胁着孩子们的心灵健康
正如身体健康不能仅仅依靠医生一样,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除了心理学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强有力的教育支持。然而,有这样一个不完整的假设,认为只有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在孩子们心灵健康成长方面有所作为,其他人,包括父母和除心理咨询老师之外的其他教师,都被这个假设搁置在一边,在心急如焚的同时,自以为束手无策。实际上,虽然心理学在这个问题上的确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其他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们,完全可以并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
在这个不完整的假设背后,还潜藏着一种难以对孩子们心灵健康成长提供全面支持的残缺的教育。为了说明这种教育的不完整性,我首先用“教育心智塔”(如下图)来对此进行解释。我们对孩子们的心智教育,应该包含这样四个层次:常识层次的教育使人具备作为常人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在社会中正常生活;知识层次的教育教给人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智认识,这种理智认识是可以系统化的;智慧层次的教育帮助人将所学的常识和知识等转化成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客观外在的常识和知识真正变成自己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并形成相应的实践能力;精神层次的教育则使人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规律,并建立自己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信念。
然而,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大多仅局限于常识和知识的层次,满足于教会孩子们记住一些知识,很少能达到智慧和精神的层次。这种残缺的教育,不仅无法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智慧的一部分,而且更无法对孩子们的精神生长发育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心灵健康出现问题,应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我们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性不仅表现在“教育心智塔”所示的纵向的四重境界上,也表现在每一个独立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再强调“全面发展”,强调德育、智育、体育,强调增加美育和劳动教育,认为强调的方面越多,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加全面。然而,我们却没有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那就是,无论是德育、智育还是体育,任何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都应该覆盖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侧面,我们可称之为教育的四个维度。在教育活动的四个维度中,生命是基础,知识和道德是两翼,而审美则是一个教育活动在完成之时达到的最高境界。我们教一个孩子学习代数,孩子们大脑的当下运作状态属于这个教育活动的生命维度;相关代数知识当然是这个教育活动的知识维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处理我们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社会关系,则是这一教育活动的道德维度;当孩子终于学会了某个代数知识,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运用这个代数知识去尝试解决相关问题时,孩子进入对自身发展的享受和欣赏的状态,就代表我们的教育活动达成了其审美的维度。审视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活动,大多局限于知识这一翼,对生命、道德维度常常是忽视的,甚至连道德教育往往也局限于道德知识的教学,更遑论教育的审美维度了。也正因为如此,知识本身成了天生爱好学习的孩子们的负担,而学业负担的压力,也是影响如今孩子们心灵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种不完整的学校教育,还伴随着一个不友好的生长环境,即一个以个体竞争为主导价值的环境。那些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看上去是一个集体,实际上只是一个个相互竞争甚至相互防范、相互敌视的个体。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度强调孩子们之间的竞争;我们的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起跑线一路赢到终点。然而,我们忘却了这样一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过程是培养孩子们从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因此,虽然竞争和合作都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体现,但学校教育的主导价值应当是合作,而不是个体竞争。这种过度强调竞争的教育,不仅不利于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们迫使孩子们之间展开这种竞争,其本身不仅是不健康的,而且还是不公平的,因而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强迫性的扭曲。我们强迫小乌龟跑成小白兔,强迫小白兔潜水赛过小乌龟,强迫小松树开出娇艳的牡丹花,强迫牡丹长出伟岸常青的松枝……这样扭曲的教育,想不戕害孩子们的心灵健康都难,又如何能支撑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不能完全关照心灵,所有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们,要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
为了尽快缓解直至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所面对的孩子们心灵健康问题,我们建议实施以下六大教育变革:
一是特色发展计划。尽快把我们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从重点建设转向特色发展。我们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以重点学校建设为特征的重点建设策略,如今应该进行一个根本的变革了。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天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志向,而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也需要各行各业不同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有需要,同时又有条件,将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从重点建设转向特色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发展基本策略的转变,我们要在教育投入、师资配备等各个方面,都真正落实“教育公平”的理念,让每所学校都办出自己的特色,让孩子们在学校中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都能在社会上体面地生活。每一所高校都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并向社会公布本校不同专业各不相同的录取方案;每一所中小学,尤其是高中,都应当办出鲜明的特色;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去不同的学校,在学校中发现和发展自己。当兴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业将不再成为孩子们的负担,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才可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是合作型学校计划。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引导和帮助人社会化的过程,学校教育的主导价值,应当从竞争转向合作。应当主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合作,减少孩子们之间的个体竞争,多在孩子们中开展群体间的竞争,教会孩子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体育活动,竞争都应当以合作为前提。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群体间的竞争来培养孩子们学会合作,让“小白兔”带着“小乌龟”一起奔跑,让“小乌龟”驮着“小白兔”一起渡河。在这种合作型学校里,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每一个孩子在群体中的价值都能得到体现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在合作和竞争中得到发展,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都能得到强有力的教育支持。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又要求学校教育从“千*万马挤独木桥”的重点建设策略转向特色发展策略,特色发展的学校可以努力提供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从而为孩子们的心灵健康成长提供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
三是群育计划。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教育我们的孩子合群乐群,本来就是教育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群育”,有我们自己特有的道德内涵。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只有庄重而不起争执、合群而不搞宗派的人,才能称得上“君子”。这样的“群”,不仅能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让孩子们孤独的心灵回归群体,让群体的温暖滋润每一颗心灵健康成长,而且还有利于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是体育活动计划。身心合一,是我们这个民族一条朴素的哲学理念。身体的健康与否,也会影响心灵的健康状态。同时,体育活动在释放心理压力、助力心灵健康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为众多研究所证明。不过,以个体竞争主导价值、以体育知识教学和竞技体育技能提高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还不是孩子们心灵健康最理想的支持力量。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大量增加孩子们群体性的自由的体育活动,让自由的体育活动在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壮身体的同时,也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给他们一颗健康的心灵。
五是玩伴计划。心灵的成长需要陪伴,而快节奏、强调隐私的现代社会生活,在疏离成人之间交往关系的同时,也正在疏离孩子们的玩伴关系。强调个人竞争的学校班级也很难为孩子们提供真正的心灵成长的伙伴。我们呼吁,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孩子们找到更多能经常在一起游戏的伙伴,包括引导校外教育机构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带领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一起游戏、一起观察和探索自然、一起分享自己的新发现。通过重建玩伴关系,我们可以努力为孩子们重建一个有利于心灵健康成长的友好成长环境。这也是对孩子们心灵生长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支持。
六是亲子谈心计划。我们的家长往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