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虽然是一个外来词汇,是我们眼中的一种新兴学科,但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早就在我们传统文化的思维之中形成了。所以艾宾浩斯才会说“心理学有着一个短暂的历史,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而在这漫长的过去之中,也就包括我们传统文化的智慧,也就包括我们古人对于心理学常识的认知。
提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最能够作为代表的呢?非成语莫属了。成语是高度浓缩的人生智慧,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既有着动人的故事,又有着古人对生活的认知,更为重要的其中蕴含着心理学。
杨眉,心理学教授,从年就开始从事心理教育,是中国当代开启心理学教育的先驱者,同时也在心理学科普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这样一本《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就是他心理学科普最有效的书籍之一。
作者通过喜闻乐见的成语,发掘出其背后的心理学思维,通过解读的形式,把成语和心理学进行嫁接,当我们再提到这些成语的时候,就能够想到其中的心理学理论,就能够让我们了解这些心理学知识,指导着我们使用这些心理学,最终完成让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生活的目的。
那么这本书都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成语呢?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心理学知识呢?作者是按照心理学理论中自我的认知进行分类的。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成长,是心理学给个人带来改变最为深刻的三个方面。那么哪些成语支持着这些心理学概念呢?
自我认知,其实就是自我察觉的过程。可是我们能够自我觉察吗?古人怎样自我决觉察的呢?成语之中“不由自主”、“不知不觉”,等等都是自我觉擦的不同类型。不同“不知不觉”就是根源与心理学之中的无意识。
有了自我觉察,我们更需要了解自己,觉察出我们应对外界的方式。而这就涉及到心理学之中的防御机制。成语“严防厮守”就是我们防御机制整体发挥效应的写照。那么又有哪些成语对应着哪些具体的防御机制呢?
在心理学之中,防御机制是了解我们对待外部世界最直观的证据,而防御机制也形成了每个人人格的底色。压抑、投射、否认、抵消、退化,当然也有合理化、升华、幽默等等积极的防御。那么看一下代表他们的成语吧。
浑然不觉,当我们把过去的悲伤压抑入心底的时候,也就是浑然不绝的时候,它代表着压抑的心理防御机制,那我们在无意识之中有多少浑然不觉的事情呢?
见仁见智,其实是一个投射的过程,对于不同事情有着不同看法,反映着我们内心成长的不同认知。失口否认,典型的防御机制中的否认。岁岁平安,当然应该写作“碎碎平安”,出现的场景每一个国人都深有体会,这就是“抵消”我们内心不安常用的策略。
那么积极的防御机制呢?文过饰非,这样一个词,经常用在贬义的场景之中,但其实他也有着另外的一层解释,用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把错误合理化,降低我们内心的焦虑水平,其实它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而化茧成蝶、妙趣横生,等等就是典型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应该更多利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学的知识要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帮助到我们,怎样把这些知识传达给更多的读者们?这往往成了考验科普作家们最重要的。而这本书的作者杨眉就用我们常见成语的形式来传播知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那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解读的成语,凭借着熟悉的成语学习并不熟悉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把这些知识内化成为我们思维的一部分,助力我们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吧!#读书#
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48.3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