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21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TUhjnbcbe - 2023/6/23 20:59: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6552376715502314&wfr=spider&for=pc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实物资料来揭示古代历史的真实面貌,进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上百万年以前,中国的大地上便有人类起源和发展。然而,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三千余年,因此,对于之前漫长历史的探索主要依靠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便肩负着探究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任。20世纪初,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之中,西方列强具有*事、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掌控着国际社会话语权。一些西方学者通过对齐家文化遗址的调查,提出“中华文化西来说”。20世纪40年代,夏鼐先生通过发掘一座齐家文化墓葬,用地层学相关知识证明了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早晚关系,攻破了“中华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论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考古学科体系,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真正做到“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尤其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囯”等重大项目的开展,使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明晰。近年来,良渚、石峁、陶寺、红山等遗址的一系列重大发现,表明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多元性,并最终在公元前年左右实现各文明要素汇聚中原,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即夏王朝。二里头夏都遗址、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等传承和发展了夏商早期华夏文明的核心内涵,两周时期的诸多城址和高等级墓葬阐释了中国礼制文化的形成,汉唐时期的长安和洛阳呈现了两大王朝的恢宏与包容,北宋都城汴梁展示出中国古代繁荣的经济和文化面貌,北魏洛阳城、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则体现了中华民族逐步融合、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将中华民族在古代所创造出的灿烂成就向世人一一展示,不断证明着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昭示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国家。

考古学不断用实物资料丰富和建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华文明的起源由各地多彩的史前文明逐步融合于中原,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架构。随着秦汉建立大一统王朝,文化格局也从多元一体转变为一体多样,并一直沿袭下来。近年来,关于丝绸之路的诸多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公元前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晚期,冶金术、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粟和黍也在这一文化交流背景下逐渐被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居民们栽培。汉代以后,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西方的玻璃器、金银器同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成为古代东西方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隋唐长安城中发现的景教、祆教、佛教等寺院及文物遗存,有力佐证了东西文化信仰的融合与交流。文献记载的“四方”“四夷”以及邻国来朝同考古学很多发现相互印证,从中使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也印证着文明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历代王朝对文化和国家观念的认同。因此,考古学不仅要成为发掘物质文化的主力*,更要为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摘编自韩国河《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治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百万年前至今的中国历史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主要依靠考古学。

B.夏鼐用地层学相关知识考古比西方学者对齐家文化遗址的调查要准确。

C.夏王朝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各文明要素汇聚起来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D.中华文明经历了由夏商周的一体多样到秦汉时期的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用下定义的方式介绍了考古学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及考古学对象和目的。

B.第二段通过对反面观点的批驳,有力地论证了本段提出的分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第三段先提出观点,然后举具体事例予以论证,最后进行总结分析,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D.文章采用层进结构,从两个方面逐层展开论述,论述了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治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考古学肩负双重任务,它通过探究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来增强民族自信心。

B.如果没有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就不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C.不同时期的城市遗址和高等级墓葬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时朝代的经济、文化面貌。

D.大约四千年之前,中西文化就开始了交流,汉代以后,经济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年8月22日,山东枣庄14岁女孩哲哲与邻居家13岁女孩小雨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视频,结果她们使用的高浓度酒精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爆燃,导致两人被烧伤,其中哲哲因伤情过重身亡。这件事随后引爆网络议论,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视频博主“办公宣小野”和视频平台。据《成都商报》报道,“办公室小野”是中国最火的美食视频博主之一。在舆论压力下,“办公室小野”删除了这条发布于年的视频,但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摘编自王志昭《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及治理》)

材料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使时间管理变差。多数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后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消费行为、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间管理变差,占比43.2%。此外,使学习变差的比例有37.4%,使生活习惯变差的比例有24.8%,使个人信息保护变差的比例为18.5%,使消费行为变差的比例有17.4%。

(摘编自孙宏艳、李佳悦《看短视频到底影响不影响学习》)

将中小学生的一些心理感受与是否使用短视频进行分析发现,感到孤独、心理上有压力、迷惘的学生,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更高。这或许是因为他们通过使用短视频来缓解心理压力。经常感到孤独的、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其中,经常有孤独感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比没有孤独感的学生高出15.6%,经常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学生,比没有感到心理压力的学生,比例同样高出15.6%。

(摘编自孙宏艳、李佳悦《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沉迷短视频》

材料三:

短视频+青少年教育契合了国家教育战略、青少年用户需求以及短视频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育,大多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以单向传输知识为目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往往是“考前突击,考后就忘”,学习效果不佳。而短视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知识的提纯、生动形象的场景设置、幽默风趣的“段子”输出,增强了师生互动,提升了学习效果。

中国好邻居用被子接住坠楼的孩童,陌生阿姨在“半马”比赛中陪跑轮椅女孩等短视频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团中央权益部发布的《我会保护我自己》系列动画短视频,普及了安全知识。短视频涵盖了音乐、舞蹈、影视、建筑、书法、戏曲、雕塑、绘画内容等艺术门类,是开展艺术教育的优质平台。“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我要笑出国粹范”、《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质活动和节目通过短视频的传播,引发了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