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笔记整理 [复制链接]

1#

”思维“章节笔记整理

复习笔记

编辑搜图

本章重要考点及要求:了解思维的定义、特征、分类。了解表象的定义、分类、特征、脑机制以及在思维中的作用。掌握概念、推理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影响因素和创造性的心理成分。掌握决策过程研究。

考点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表7-1思维的一般概念

编辑搜图

考点二、表象

表7-2表象

编辑搜图

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思路点拨:表象的作用需从其在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两方面着手来分析。

(1)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里出现事物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特点,表象是指对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

(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①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表象是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从直观性来看,它接近于知觉;从概括性来看,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②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依赖表象的支持;成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与支持。

考点三、概念

表7-3概念

编辑搜图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下一个判断)。其中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其分类如下:

①直言判断: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性质判断。

②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共存的判断。

③选言判断:是断定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又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④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在假言判断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前件,表示结果的判断叫作后件。假言判断又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⑤负判断:是通过否定某个判断所得的判断。如“并非一切产品都是商品”,就是负判断。负判断是由原判断加上否定联结词“并非”而形成的复合判断。原判断用“P”表示,负判断则是“并非P”。由此决定了负判断与原判断成对立关系。负判断的真假,与原判断的真假有密切关系。原判断“P”真,则负判断“并非P”就假;原判断“P”假,则负判断“并非P”就真。

考点四、推理

表7-4推理

编辑搜图

考点五、问题解决

表7-5问题解决

编辑搜图

1问题解决可采用哪些策略?

思路点拨:从算法式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来分析,特别是启发式策略又包括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搜索法、爬山法等,此外还可以列举选择性搜索策略(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某些有关规则,选择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从突破口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以便进一步搜索,直到问题解决)、类比-迁移策略(是指把个体先前解决问题的经验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策略),能够举例更佳。

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如下几种:

(1)算法

算法策略类似于一些公式和程序,如果运用得当,它能一步一步地导向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讲计算机都是使用算法策略解决问题的。其优点是它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采用这种策略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时费力,而且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另外,有些问题也许没有现成的算法或尚未发现其算法,对这种问题算法策略将是无效的。

(2)启发法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为省时省力。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手段-目的分析

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它的基本步骤是:a.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目标;b.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c.实现子目标;d.提出新的子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不断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而逐步前进的策略。但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手段-目的分析是人们比较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它对解决复杂的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②逆向搜索

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逆向搜索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一些几何类型问题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

③爬山法

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这就好像登山者,为了登上山峰,需要从山脚一步一步登上山峰一样。

爬山法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不同在于后者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2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思路点拨:本书列举了知识经验、无关信息、问题表征方式、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等几个影响因素,此外还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策略得当,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称为原型)等。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1)解决问题的策略

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可能会使得问题解决的速度与质量不同。主要的问题解决策略包括算法、启发法等,常用的启发性策略有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等。

(2)人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知识经验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可以从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了解。由于专家已有的知识数量较多,且是以问题的深层结构来组织,因此使得专家在解决问题时,比新手要更有效。

(3)知识表征的方式

知识的表征方式能影响问题的解决。人们知识的表征方式有时会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比如要求人们用一笔连续画四条直线把排成方形的九个点连在一起,由于九个点在知觉上组成了方形,人们总是试图在这个方形的轮廓中连线,结果不能解决问题。

(4)定势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破除定势消极影响的办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不要执意固守,应换一种思路,寻求新方法。

(5)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克服功能固着需要人们灵活机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材料,使之服务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称之为功能变通。功能变通与功能固着的作用相反。要具有这种能力,一方面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要熟悉物体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6)动机

人们对活动的态度、社会责任感、认识兴趣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倒U形曲线来说明。它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提高动机的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7)情绪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8)人际关系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例如,人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要求与周围的人的方式一致,这种现象称从众现象。团体内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考点六、创造性和想象

表7-6创造性和想象

编辑搜图

创造性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需要一定的过程。心理学家对这个过程也做过大量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所提出的四阶段论和美国心理学家艾曼贝尔所提出的五阶段论。华莱士认为任何创造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四个阶段.而艾曼贝尔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创造活动过程由提出问题或任务、准备、产生反应、验证反应、结果五个阶段组成,并且可以循环运转。

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思路点拨:重点辨析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区别以及发散思维对创造性更加重要的意义。

(1)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2)创造性包括的心理成分

①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②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

a.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他在测验中,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

b.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必须把发散思维的结果与原有的思维任务相对照,并利用辐合思维从各种不同的方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③远距离联想能力:在彼此相距很远的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

④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勤奋、热情、善于想象、兴趣广泛、独立性等

考点七、决策

表7-7决策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