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学隐忍的成年人,都在用这种方式稀释愤 [复制链接]

1#

村上春树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很多文章也一直在鼓吹,我们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还比如: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首先就是拥有控制情绪的能力等等,仿佛情绪稳定,不发脾气就应该是成年人的标配。

而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做一个得体的成年人。平易近人如我,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脾气很好,很容易相处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没脾气的人。

曾经的我引以为傲,总觉得这是个优点,可以让别人更喜欢我一点。最近看了一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后才发现,一个人脾气好,有时候真不是什么好事儿,反而是伤人伤己的坏事。

而愤怒作为人的基本情感,本来就是人之常情,如果愤怒没有被用正确的方式消解,那么它就会转化成别的形式反应在行为举止上,影响我们一生。

本书呢,讲述了一个从不发火的在亲友眼里是好脾气的蛤蟆,往日是大家眼里的开心果,突然整个人都不好,去看心理医生的故事,被问道为何抑郁时,蛤蟆说,自己经历了一些挫败,但最让他受伤的就是身边人对他的态度。

当他落魄时,朋友指责他邋遢丢人现眼,做错事时,朋友嫌弃他,骂他是混蛋,这让蛤蟆很受伤,然而当蛤蟆备受苛责时,他竟然从未愤怒!

反而是心生愧疚,觉得自己惹人生气了,一心只想着安抚别人,为了能让朋友重新喜欢上他,蛤蟆就取悦别人,道歉认错,然后同别人一起自我批判。

蛤蟆为什么从不愤怒呢?

这还要追溯到他的童年,他有一个总是对他批判指责,嫌他不够好的父亲,长期的苛责导致了蛤蟆形成一种观念,别人永远是对的,而自己永远是错的,似乎这么想,父亲对他的训斥也就变得合理了。

而蛤蟆的母亲,很少拥抱他,且永远拿他当小孩子看待,这让蛤蟆在成年后也无法独立,他依赖于外界的评价,当一旦收到负面反馈,或者惹别人生气时,他就本能地取悦别人。

正如童年时为了得到父母的爱,蛤蟆做出,顺从,取悦,道歉,依赖等行为一样,到了成年,他还在沿袭他童年养成的习惯。

蛤蟆不是没有愤怒过,他只是用了更没有杀伤力的方式来转化和稀释了愤怒。

比如,儿童表现为,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

而到了成年,就很可能发展为隐忍,冷暴力,或抑郁症。

说到底一个在生活中几乎从不发火的人,并不代表脾气就一定好,反而有可能是他内心有恐惧导致他不敢愤怒,要么是害怕得罪别人,要么是出于自我保护。

所以很多成年人变得懂事是从学会隐忍开始的,收敛起情绪,把自己武装成一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想成为别人眼里得体的样子,对别人礼貌客套,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向内归因,对别人比对自己还好,

甚至在亲密关系中,也总是充当包容和迁就对方的那个人,委曲求全。

其实不会发火的人,是很可怜的,如果他从未愤怒过,说好听点是情商高,其实他不过是内心的保护壳很厚,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他的敏感和脆弱。就像快乐只是表面,而委屈却在心里发了霉,也懒得跟别人说。

无论是什么阶段,愤怒都是一种不可以被忽略的情绪,愤怒如果找不到出口,憋在心里,就很容易发展成抑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学入门书籍畅销23年,已经帮助无数心灵脆弱,自身能量低,不会给自己做心灵按摩的人,疏导负面情绪。

如果你在成人的世界里,经常感觉心很累,痛苦无处排遣,时不时陷入崩溃的状态,那你有可能出现了抑郁情绪,很多人痛苦而不自知,其实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是如何主宰自己人生的。

这本书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融入幽默的小故事中,通过蛤蟆去找心理医生的10次咨询中,深入浅出地让人边读书边做自我疗愈,时不时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热销23年淘宝月销量2万¥26购买

本书原jia38,如今只需要19元,一杯奶茶钱,给你的心灵做一次全面的spa,帮你看到潜藏在自己内心桎梏你的死角,除去内心的阴霾,更清醒的认知自己,重获对自己的青睐。

还能教会你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泄自己的愤怒,而不是逃避,或者压抑,当一个成年人,学会为自己的行为和感受负责,那么他才是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大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