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中常见的心理不适反应
理解和应对
(第二期)
近期,江北区在防控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中,发现有部分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可以暴露者、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居民、居家儿童青少年和居家的一般居民存在心理不适。
下面,根据我们在心理援助工作中的发现,概要解读:
1、心理压力如何产生?
2、疫情中不同人群常见的心理不适反应?
3、引起和强化心理不适反应的常见因素?
4、应对心理不适反应的思路?
5、何时需求助以及在哪里可以找到专业支持的信息?
一、心理压力如何产生?
A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疫情中的心理不适反应,我们先看看心理压力如何产生。
就像一个生产车间,心理压力的产生过程一般包括(见下图):作为原材料的压力事件(比如疫情蔓延、遇到的感染者、没有口罩、感染患病),作为生产机器的压力心身过程(比如看待疫情的方式),作为产品的压力反应(尤其是心理不适反应,比如恐惧、悲伤的情绪)。
在压力事件发生后,人们是在切身感受到一些心理不适反应时(见下文),才会认为自己有压力,并且自发地采取一些压力应对方式,比如找口罩、不出门,学习防护知识,加强对疫情的了解,娱乐、暴饮暴食。
人有一定的适应压力的能力,但是适应需要一定时间。当压力持续太久,或者压力太强,人们就会因为心理能量和生理能量的过度消耗而出现疲乏感,甚至耗竭感、心理紊乱。正如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所以,疫情中压力应对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在“三而竭”之前介入,尽快复原,避免耗竭,预防正常的压力反应演变为心理问题,比如不让下述的心理创伤反应变为心理创伤障碍,不让丧失反应发展为抑郁等等。
二、疫情中引起和强化心理不适反应的常见因素
(一)经历了什么样的压力事件?
疫情中的压力事件主要有三大类
01
创伤类
疫情中有一些威胁人生命安全感的恐怖情景,会带给人心理创伤感,
比如感染新冠病*,看了恐怖的疫情信息(包括谣言),引发心理创伤反应。你害怕再想起这些恐怖的事情,但又忍不住想起,随时警惕,甚至做噩梦。(就像车祸摔断了腿,很痛苦,以后看到车就害怕。)
01
丧失类
疫情夺走了重要的人或者物,而引发丧失反应,
比如因为疫情失去亲朋好友,失去健康,失去以往的生活品质,失去自由,财产损失,工作损失等。你可能对这样的失去一时难以接受,愤怒,自责或悲痛。(就像摔断腿后,失去身体的完整性,失去工作,很心痛、很无奈等。)
01
日常生活的改变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引起持续的压力反应。
比如生活不便利,衣食住行都变得更麻烦;隔离期的生活适应问题等。(就像摔断腿后,行动不便,增加了很多生活麻烦。)
这三个方面的压力事件,还可能激起一个人过去在心理上就已经有的“陈年老伤”,让心理压力反应复杂化,尤其是原本就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或者有类似创伤经历的人。
比如一个人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在疫情中,亲人又有感染的风险,那么他可能会因为害怕再次陷入丧亲之痛,而显得比别人对病*更恐慌。
(二)心理生理过程如何加工压力事件?
比如:
一个悲观的人在看待疫情的时候会倾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