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背后的家庭故事 [复制链接]

1#
文:陈发展传播精准心理健康知识的陈博士

█青春期的故事

博洋是一名13岁初一男生,去年9月,因为一次作业没有完成,遭到父母的斥责后,不愿再去上学,整日在家打游戏。

父母打过、骂过,甚至将手机砸坏,但是博洋依然坚持不去上学,并扬言,如果再逼我,我就从楼上跳下去。博洋不愿意见任何人,拒绝就医,拒绝看心理咨询师,拒绝老师和同学的家访。每天的生活就是打游戏,睡觉,然后发呆!

欣怡是一名重点中学的女生,今年13岁,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一个月前,因为受不了班主任的“混账”言论,在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情绪崩溃,被校方叫了家长。

父母进一步和女儿沟通发现,欣怡最近几个星期来,情绪一直很低落,并反复用美工刀割伤自己的左前臂,她说,有时候想死,有时候只是想让自己疼一下,感觉舒服一些。

书轩说,他从初中开始就有一个邪恶的念头,经常期盼父母出意外死去。他从来没有和别人人说过这个想法,只想着父母死了后就自由了,没有任何负担了。

18岁的生日晚宴上,满怀喜悦的父母,肯定想不到,儿子在他们面前许下的心愿就是,希望父母早一点出意外死去!

书轩成绩很好,钢琴十级,爱好漫画,唱歌好听,但是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进入大学后一年,他决定不去上学,理由是不知道为啥要上学!

这些都是我门诊日常的患者和家庭,抑郁、自杀/自伤、网瘾、拒学已经成为青少年目前最突出的情绪行为问题表现,也是他们用来对抗父母和学校“最好”的手段。

我们不禁要问,青少年到底是怎么了呢?

研究显示,青少年群体中符合抑郁症标准的比率高达11%,远高于普通人群(普通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约为2%,所有抑郁的患病率约为6%);20%的青少年有过自杀想法,5-8%尝试过自杀(自杀未遂),自伤的发生率高达14-56%。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自杀已经成为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因。

ICD-11已经将游戏障碍正式列为精神障碍类别,目前尚缺乏规范化标准的患病率,据估计游戏障碍的患病率在1-10%之间,青少年占绝大部分。

另一个让家庭和学校烦恼的现象是拒学,在一项对名中学生的调查中,22.5%的学生曾经有过拒绝上学的行为。

█独特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可能是一场具有摧毁性的风暴,生理和心理的急速发展且不平衡,造就了这个人生独特的经历。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包括三大方面:1.自我认同基础上的独立和亲密的需要以及冲突;2.家庭生命周期转变过程中家庭结构的压力;3.社会化过程中的成长压力。

青春期三个心理议题的发展关键是家庭。

青少年既不是成年人,也不是儿童,他们比儿童有更多自我认同基础上的独立需要,又渴望得到家庭温柔的对待。

同时也可以说,青少年既是儿童,又是成年人,他们期待被像成年人一样对待,客观上又不具备成年人的能力,二者内在的需求冲突决定了他们的情绪化和发展中的受挫。

青少年的自我正在塑形过程中,自我的界限处在与原生家庭的分化中,与家庭似离非离,似融非融。自我的不稳定和界限尚不清晰,导致青少年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家庭,与青少年共用自我界限系统,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内在的自我认同冲突,让青少年传递出来的信息常常似是而非。他们常说的话是:不用你们管,你们烦死了。这似乎在告诉父母或大家,我需要独立和空间,请你们走远点!

但是,当周围的人真的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