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婷婷
今天的文章来自各色DNA创始人、CEO,暂停实验室发起人、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认知神经学博士生郭婷婷老师。
她和她们的团队,在过去的1年半里,做了一个有趣的产品:正念书写。
它是一个显著改善压力引起的焦虑、抑郁、失眠困扰的,线上自助心理干预计划。
在心理学应用产品里,这是一个创新的新品类:提供了一种效果确切,且在时间、花费和个人体验上都更友好的选择。
大家好,我是郭婷婷。想跟大家聊一聊,情绪干预和正念书写。
关于全球心理干预体系
最近,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定位——「心理干预工作者」。
干预的英文是intervention,是施加积极影响之意。
现在跟Momself合作的这个21天心理学行动计划新产品,是给遇到了一些「生活难题」,想从科学心理学中获得帮助的人设计的。
一心理干预的一个原则,由你来迈出第一步
我一直还记得硕士期间,初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时,在模拟心理咨询环节督导老师跟我说的第一句话:
那一刻,我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心理学产品这么「小众」。
因为无论心理困扰在人群中有多普遍,心理干预专家也无法代替人跨出最重要的一步:承认现状,寻找帮助。
这也是心理干预的首要原则:助人自助——不是去指导人应该怎么做,而是教人获得自我帮助能力。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永远在你自己手里。
我知道,阻止你迈出第一步的,并非全是行动力不足,还有对心理学本身的不信任感。
面对每个人独特的、高度个人化的心理困扰,心理干预工作者真的能用一套「通用计划」解决吗?
这些「套路」靠谱吗?
二心理干预的两个分类:关系动力取向和问题解决取向
心理干预的确是有「套路」的。
全球心理干预体系流派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关系动力取向和问题解决取向。
其中问题解决取向的干预方法,在欧美发达国家和主流科学心理学界更受认可。
其中以正念流行程度最高。
在国内,高校和心理研究所里的临床咨询心理学专业,所教授与研究的心理干预方案,也属于这一取向。
三各色DNA是哪一种?——融合优势,EBP+陪伴
我在读研期间,接受过CBT和正念的实践培训,设计过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研究干预方案。
但国内「学院派心理干预工作者」在大众心理学市场上声音太少,至今未有此类取向的系统干预工具问世。
我相信,只有循证体系下的心理干预,才有可能让心理学这一「小众奢侈品」,从各大高校研究院所的心理学院,走向更多普通人:
更标准化的设置;
更低的参与价格门槛;
更大规模的同时参与人数。
这些都是更多人体验到科学心理学的积极疗愈力量的前提。
我也很想保留「关系动力取向」中的「真人温度」的部分。
我本人就是存在主义代表心理学家欧文亚隆的粉丝,我喜欢他说的「旅途伙伴」这个词。在一个共同行动团体中,我们依然有机会建立一种旅途伙伴关系。
在这种关系里,共情和发自内心的关心,是治愈的起点。
一部焦虑抑郁的对抗史
也是一部科学心理学干预发展史
一心理干预的两个目标:焦虑和抑郁
研究压力的心理学家发现,各种各样的人生困境,即令人痛苦的压力事件,大体可以分成两种:失败与丧失。
失败:
考试失利,工作不顺,人际交往中被拒绝,目标未完成,期望落空……
丧失:
亲人离世,与伴侣分手/分居/离婚,与朋友或家人切断关系……
而由压力引发的最常见的两种心理困扰,是抑郁与焦虑。
如果用一句话来区分焦虑与抑郁,那么焦虑是对「未来会有坏事或危险发生」的过度担心,而抑郁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失败与悲剧」的沮丧。
事实上,WHO只定义了两种常见心理问题,就是抑郁和焦虑。
几乎所有人都有过轻度的焦虑抑郁体验,20%-30%的成年人经历过严重的抑郁焦虑症状,其中约5%-10%会发展为临床心理障碍。
而且,焦虑与抑郁的共病率超过60%。
(在各色DNA的数据调研中,焦虑抑郁同时出现的情况超过70%)
由于两种心理困扰太经常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也有研究者提出,也许焦虑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问题,而是抑郁的「前驱症状」(prodrome)。
面对压力的时候,人会首先产生危险来临的焦虑,这种焦虑会驱动人比平时更加紧努力,不断尝试去对抗压力,身体也在对抗中极度疲惫,逐渐耗竭。
随着时间推移,如果压力依然无法缓解,身体就会从焦虑的高唤起状态,逐渐变为失去行动力的抑郁状态。
先是体现为工作上的拖延,进而逐渐扩大到自己之前感兴趣的活动,「对生活全面弃疗」。
焦虑和抑郁不仅是情绪体验,更是一种「压力反应症候群」:
心理干预技术,或者说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焦虑抑郁,特别是抑郁对抗的历史。
二积极心理学:抑郁是可以习得的,乐观同样也可以
尽管60%-90%的首次抑郁发作伴随一个急性的重大压力事件,但压力导致抑郁是一个过于简单粗暴的结论。
压力乃人生常态,并不是所有压力都会导致严重抑郁。
50%的抑郁患者会在一次发作后复发,二次以上发作后,复发率进一步提升至80%以上。抑郁反复发作的诱因通常就不再是压力,而是日常中微小的情绪波动。
上世纪60年代,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做了一个著名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首次证明:导致抑郁的反应的,并非失败本身,而是过往失败经验所塑造的,对未来依然会失败的「心理预期」。
塞利格曼说,抑郁可以学会的话,那乐观也同样可以。他们都是存在于头脑中的「信念」。
一个人「想法」是有力量的,可以直接影响行为。
反过来,行为反应的结果,也会增强或者削弱「想法」的力量。
三认知行为治疗CBT——有三种导致抑郁的「自动化想法」他们都不是真的
同样也是上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的阿伦·贝克教授,开始在抑郁的临床心理治疗中采取一种全新的技术:「揪出」引发抑郁的想法,并引导来访者审视这个想法的可靠性。
他发现:
压力并不会直接导致抑郁。
压力之下,人的「自动化想法」,才是后面一系列情绪和身体反应的源头。
人讲出来和写出来的,伴随抑郁情绪的想法,可以归类为三种:
无能感:「我没有能力。」
不被爱:「没有人喜欢我。」
无价值感:「我不配。」
进一步讨论发现,这些想法并不是一个人对当下发生问题的客观反馈,而是源自过去的失败或者丧失经验。贝克把这三种类型的想法,叫做导致抑郁的「核心信念」。
贝克开创的以「辨别想法」和「松动想法」为主要技术的心理治疗方法,引领心理咨询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时代,正式跨入认知治疗时代。
贝克最广为认知的想法记录工具,被称为「三栏表」。
坚持这种格式化记录,可以使人产生对情绪更清晰的觉察:主观想法不等于客观事实,而想法才是情绪的助燃剂。
看起来很简单,但只要你坚持这种记录,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最受科学主流认可的心理治疗方式:发表支持性论文数量最多,治疗抑郁疗效最确切。
美国心理协会将它纳入心理障碍的推荐疗法,并且对它的疗效给出「强效」的评级。
有多强效呢?
单独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效果与药物相当。且痊愈后的复发率,是药物的不到一半(药物复发率50%-80%,认知治疗复发率20%-36%)。
这也是人类在对抗抑郁的历史上,最了不起的成就:通过有意识的觉察,人不仅不再是环境的奴隶,甚至也可以不再是自己头脑的奴隶。
四融入正念的「正念认知治疗」MBCT,找到了与自动化想法保持距离和实操方式
认知治疗心理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有效治疗」,他们还想走的更远。
九十年代初,英国牛津大学的提斯代尔,威廉姆斯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西格尔,三位认知疗法心理学研究者聚到了一起。
他们共同的研究项目,是寻找一个更广谱的「抑郁预防复发计划」。
他们来到了麻省大学医学院,拜访由乔·卡巴金教授创立的正念减压中心。
当时,卡巴金创造的这套源自东方佛教的「正念减压疗法」,在超过一万人中证明,可以有效帮助慢性病患者减轻焦虑和身体疼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他们想知道,这套新颖而神秘的干预方案,能否同样适用于抑郁情绪困扰。
接着,他们将正念练习与认知疗法相结合,研发出正念认知疗法(MBCT)。
相比传统的认知疗法,这是一种更「广谱」的心理干预方案:把适用人群从心理障碍发作期,扩展到了更广泛的人群,既可以用于防止抑郁康复者复发,也可以用作一般心理困扰的抑郁状态预防。
这既是一个与内心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
随后,他们的发现,这套全新的治疗方案,能够把反复发作三次以上的重度抑郁患者复发率,从66%降低至37%左右。
这意味着,通过正念书写获得的,不是一种短暂的心理疏解,而是对一个人认知思维方式的稳定改变。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设计了这个全新的21天正念书写行动营。
这个行动计划,会从停止惯性反应,与自己的情绪对话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正念中的呼吸练习和身体扫描练习,以及积极心理学中的幸福清单记录,会帮你找到活在当下,扩大觉察范围的感觉。
接下来,你会使用CBT和MBCT中的书写记录方式,去接近压力和情绪,找到情绪背后的想法,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这些想法。
最后,我们会在正念练习中找到与情绪共处的接纳态度,在ACT的书写练习中,看到更多行动可能性。
是的,在自助练习的部分,我们会教你两个工具,正念和书写。
他们共同元素,都是「专注」、「觉察」与「接纳」。
在所有心理学实践中,这两个工具是最标准化和最适合自助进行的,它们适合所有人。既能提升心理健康基础水平,也能预防和减少情绪问题复发。
如果有一个叫做「心理健身房」的地方,那正念和书写就是里面最重要和最常规的训练器材。
在历经近一年的内测迭代后,现在参与者坚持率与改善率均超过80%。
对每个参与的行动者,我们准备了一套专业的心理评估量表,包括焦虑、抑郁、压力、睡眠等心理困扰症状,以及幸福感,好奇心,自我关怀能力,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心理韧性等积极心理特质。
通过参与行动前后两次测试,你会获得长达字「心理状态解读」,直观看到行动营带来的成长变化。
这种成长,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在生活惯性中,停下来,想一想,再行动的能力。」
你会发现,自己情绪压力缓解,幸福感增加,都是这种能力提升后,自然收获的美好的副产品。
最后,我想分享我很喜欢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这段话:
主动停下来,探索自己的内心,是属于勇敢者的行动。
我在行动营里等你。
焦虑抑郁压力失眠改善率达80%《21天正念书写行动营》等你来每月一期,本期开营时间:9月7日原价Momself限时特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