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妈妈伴读会绘本阅读对孩子成长有多重要 [复制链接]

1#

很多父母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大致可以这样描述:阅读可以让一个人的智商更高,可以让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更健康,可以修复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创伤——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阅读可以使人成长。

灯妈同样也觉得,阅读会作用于孩子的心灵,而不是作用于头脑,阅读会打开孩子的眼界,感受书中的意境。

#01

学前儿童

最近,教育部组织专家遴选推荐一批幼儿图画书,新闻中指出“这批幼儿图画书包含儿童故事、儿童诗、童话、寓言等多种体裁,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引导幼儿从小感知中国文化。推荐图画书为幼儿园和家长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3-6岁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图画书提供了参考。”

作为妈妈伴读会的一位工作人员,看到我国的原创绘本发展的越来越好,并且被国家重视,十分开心。妈妈伴读会一直坚持给孩子读正版、高质量的绘本,因为只有优质的绘本才真正懂孩子的心,就像绘本画家田宇说:

“绘本在孩童内心构建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能只有一面风光、一种色彩。哪怕孩子只看了几眼,我们也要尊重他们,创作更懂孩子的书。”

众所周知,在2-6岁语言敏感期,因为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不同,造成孩子认知特点不一样。所以在阅读上会表现出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阅读偏好,只有了解了这些特点,才帮助孩子们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图书和阅读方法。

#02

学前儿童

每个时期孩子的特点

妈妈伴读会根据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把学前儿童阅读分为几个时期:

翻阅期(6个月到1.5岁),这个阶段孩子,主要从吃书、玩书、揉搓、摔打等等;养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小婴儿一开始接触书都会撕书。因为他把书当成一个玩具,撕来撕去的去感受他的质感,我们老说这个人啃书本啊,这个“啃”,其实蛮形象的,婴儿时期对图书感兴趣,就喜欢把书放进嘴里,或者用力的摔打把书当成一个玩具的一种,然后逐渐的就产生了兴趣。

在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去呵斥去批评他,一定去引导他,然后把书里的内容慢慢读给他听。这个国外,有的国家,在孩子刚刚出生几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给他读书了。

比如说以色列人,他们在给1岁-2岁的幼儿培养阅读时,他们一边读一边给孩子嘴里抹蜜,大家都知道蜂蜜是甜的,甜的感官就让他们知道,原来听故事情是一个很甜美的事情,大脑里面的就留下这样一个深刻的链接,这就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阅读内容一般都是儿歌、童谣、催眠曲,具体的内容就是描述花儿啊,鸟啊,大自然的童谣,还有妈妈和宝宝的家庭成员为主的歌曲和儿歌,当然也有图画书,内容也是以这个年龄段孩子能接受的喜爱的内容为主。

图片观察期(1到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注意到绘本内的图片,尤其是颜色鲜艳的内容;

1到3岁的幼儿的阅读特点,他们更喜欢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或者是事物,比如说猫和老鼠、狗狗的、熊宝宝等可爱的动物,还有妈妈爸爸等等,故事比较简单,角色也比较少的故事,剧情复杂一些可能他们也就接受不了;

故事期(3到4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根据图片的内容和听到的故事,可以自己联想一些故事出来;这个时期,可以给孩子读一些简单的故事性的绘本,或者放一些简单的故事听。

文字期(5到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文字敏感,也就开始了识字阶段。孩子的发育时间不能完全按照这个来,有的孩子发育快,有的孩子肯能会略慢些。

这就是学前儿童阅读的四个时期,阅读的进化过程是撕书、吃书、玩书、听书、读书、写书(很少但是不排除)。另外就是喜欢听同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能听好几十遍,不厌倦。很多家长觉得很奇怪他们为什么老听一个故事?

其实孩子通过重复的过程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另外,这种重复会给他带来安全感和秩序感,这和他的智力高低没有太多的关系,父母不用担心。

这就是这个年龄特点,所以他们比较适合读绘本,因为绘本就是一个是读图,另外一个故事非常简单。人物,角色,也非常的少,特别适合他们。

END

妈妈伴读会,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发育需求,以及家长焦虑的问题,选取合适的绘本,以达到在方寸间让孩子读到美好的故事,让父母领悟教育的常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