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复发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a_4646330.html心理学与行为金融学
一、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投资行为
在认知心理学看来,投资行为是一个系统地处理信息的过程。
整个认知行为包括信息输入、转换、加工、存贮、反馈行动等过程。
各种各样的外在信息形成了个人认知的信息源,以此进行输入。
每个阶段都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特定操作的单元,如果在其中任一阶段对信息的理解发生偏离,都有可能导致投资者认知偏差的产生。
投资者最终的行为都是对各种各样的信息,经过上述的各个阶段,最后综合得出的。
虽然整个认知的过程是一样的,但是人们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快速、稍微轻松的直觉思维;
另一种则是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逻辑思维。
以往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面对问题没有实在的解决办法时,更多的依靠过去相关的经验和联想,运用直觉思维时居多。而在解决规范性的问题时,可能更多的采用逻辑思维。
直觉往往会存在很多认知偏差,但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思维方式,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二、心理学与金融学的内核关联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人们在很多时候,都不能保持理性。投资市场中,有一项调查,询问投资者为什么会购买股票。
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购买股票的原因不是理性分析后的决定,而是因为股市的赚钱效应,因为看见股票价格在不停地上涨。
这项调查清楚地表明了社会环境和他人行为对投资者的影响。
从非理性经纪人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金融现象,就是行为金融学采用的方法。
它把心理学的知识成果应用到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中,从投资者的个体行为偏差的角度来解释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异常现象。
预测投资者的行为及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希望最终能够预测金融市场的价格走势的趋势和波动,并做出解释。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三个方面,首先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应用了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社会学的知识,以及传统的经济、金融知识;
其次,它的主要用途还是解释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发现的金融异常;
最后,它是从最微观的角度来研究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在金融方面的影响,它认为投资者都是有限理性的,那么在这前提条件下,投资者行为将会有哪儿些不同,会对市场有何影响。
三、心理学基础上产生的行为金融学
最早对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理论,可以追溯到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
凯恩斯认为投资者在对股市将来价格行为预测上十不准确的,一般都是只参考了目前这种情况。
而对可能的大变化就考虑不周到,所以大多投资者都是在用短期的预期来代替长期的预期。
因而,短期的价格走势具有持续性。
因为人人都这样想,所以股票价格也就具有了短期惯性,除非有重大的外部环境变动,才能改变人们的长期预期,从而走势才会改变。
因为这套理论认为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人们的心理状况,而不是实际的投资价值,因为被称为“空中楼阁”理论。
但是由于人们的心理分析太过复杂,因而幵始阶段对投资资者心理行为的分析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多的研究都是以理性投资者假设为条件的传统金融学。
因而,行为金融学崛起的突破口来自两个并不是研究经济、金融的学者就不是特别奇怪的事了。
年,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和阿莫斯特维斯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
首次研究了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下的心理状况以及对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
心理学实验已经表明,投资者在面对收益时普遍表现为风险厌恶,而在面对损失时又表现为风险寻求。
在不同的环境下由于人的心理状态的差别而导致偏好的改变,与我们通常假设人的偏好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并不相符。
期望理论通过建立决策心理模型解释了这些现象。
期望理论对理性人假设提出了有力质疑,它并不认为投资者完全没有理性,也不认为投资者能达到完全的理性,它认为投资者的理性是有限的。
他们的工作为后世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行为金融学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
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发现越来越多无法用传统金融学解释的现实情况,就有必要去从新的角度来进行考察;
二是预期理论在这一时期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基于投资者预期的理论被发现出来,并能够有效地解释现实中的情况。
三是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的高速发展产生了一些列的研究成果,能够很好的支持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
年,WernedeBont和R.H.Thaler发表了《股市市场过度反应了吗?》一文,引发了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复兴。而这,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行为金融研究的正式开端。
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学者投入了这项工作,相继出版了许多著作,并创办《金融分析家杂志》。
在上世纪90年代有关行为金融的理论模型与应用体系陆续出现,在市场行为模型方面,行为金融学中影响较大的是DHS模型和BSV模型。
虽然DHS模型和BSV模型建立在不同的行为前提基础上,二者的结论确是相近的,都认为投资者的行为会导致过度反应或滞后反应。
五、行为金融学角度对投资心理的分析
第一,存在着处置效应,表现为对投资者对投资盈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投资亏损的“厌恶型心理”,行为上主要现为急于卖出盈利头寸、轻易不愿卖出亏损头寸等;
第二,存在着“损失厌恶心理”,是指当人们面对同样数量和损失时,会潜意识的觉得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而损失所带来的负效应会比同量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严重几倍。
第三,存在着“确定性心理”,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决定;以上三条很好的解释了投资者长期持有亏损的头寸而过早卖出盈利头寸;
第四,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里状态。
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和追随常识,可能都是为了避免做出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