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看美国中学是如何将STEM教育与阅读深 [复制链接]

1#

来源

外滩教育

作者

郑钢

看点

阅读能力在STEM教育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如何通过不一样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上海三林东校老师郑钢考察了美国格伦初中后,表示美国英语课堂非常重视阅读,并将阅读教学视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即使在初中阶段。我们STEM课堂也同样可以获得一些借鉴经验。

阅读理解是课程评价的重要部分

在美国研修期间,我们走进六年级奥布里老师的英语课,学生们正在用木偶剧的形式表演童话。每一组学生站在讲台的一块展板后面表演,台下的学生看不到他们的脸,只是在座位上观看。

表演者在课前制作故事里的角色或人物的图像,然后贴在细竹竿上,课上他们一边手持角色图像动手演示,一边配音。在每组的表演中,还会利用旁白串联整个故事。

教师则坐在学生座位上,一边观看学生表演一边打分。在她的手上是一张学生木偶剧的项目评分表,分别涉及介绍、故事讲述、声音、木偶、参与度、剧本六项。

每项写明了要求和评分标准,如故事讲述要求学生具有舞台或喜剧效果;还如剧本编撰要求书写规范、情节易懂、具备木偶剧格式;又如木偶制作应有创意,能够栩栩如生地表达出人物或角色形态。

在格伦初中,学生学业评价重视过程性和综合性,会由各方面组成,如课后作业、课堂笔记、单元评估和统测成绩。

在完成单元学习后,教师会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估,如动手实践、知识运用、能力达成等等,从多种维度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这节课上,教师考核的不是故事中的背景常识、遣词造句、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而是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再创作,目标在于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后,教师将学生的剧本和木偶收集起来,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全班同学观看和浏览,这是一种“学生被看见”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在校园或教室里看到自己的作业,感受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鼓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文本

与我们常常指定文本要求学生们阅读同一个故事不同的是,他们每个小组有材料自主选择权,以组为单位选择主题,所以内容并不一样。

我们一看,有八九之多,是《杰克与魔豆的故事(JackandtheBeanstalk)》、《蚱蜢和蚂蚁(TheGrasshopperandtheAnt)》、《狮子和老鼠(Thelionandthemouse)》、《汉赛尔与格莱特(HanselandGretel)》,《丑小鸭(TheUglyDucking)》、《公主和豌豆(ThePrincessandthePea)》、《小红帽(LittleRedRidingHood)》、《龟兔赛跑(TheTortoiseandtheHare)》、《侏儒怪(Rumpelstiltskin)》、《金发歌蒂与三只熊(GoldilocksandtheThreeBears)》这些童话是英语文学中经典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由于阅读最后表现的形式是木偶剧,教师鼓励学生去选择不同的主题,这样当最后一天表演时,教室变成了众多童话故事展演的“舞台”,英语课变成了每个人表演和参与的“节日”,不同的故事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口和手演绎,展示出学生对于文本深入的理解和再次建构。

自主选择性阅读更多地体现个性化阅读。这种个性化要求学生建立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文本世界与学生个体心理世界对话、交流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一个主题的不同版本阅读

在观看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我们突然发现,选择同一个故事的团队在表演结束时,他们的故事的结局有时会大相径庭。

原来老师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创作剧本时,要“基于文本,高于文本”,改写故事结局,原则是出乎观众或读者的意料,既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沿着情节的主线,从故事背景、高潮,一直到结尾,但又不落窠臼,独具匠心。因此即使是同一个故事,他们的结局常常是不同的。

坐在下面的学生会饶有兴趣等着不一样的故事,听起来自然非常认真。创作团队也是深入细致地阅读,挖空心思地去思考,想给大家不一样的感觉,这样做无论对于是阅读的深度还是对创作的灵感都是很有裨益的。

有趣的是,学生在创作前,要阅读所选童话的不同版本,再确定自己将要饰演的版本。

在美国,那些经典的童话会有不同的版本,如伊索版、学前儿童版、古英语版、迪斯尼版、犹太版和格林童话版等等。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穿越了浩瀚的时空,糅合了多元的文化,在岁月的流逝中积淀和衍生了众多的版本。

即使是《格林童话》,它的版本也经过了不断地编辑修订和润色。早在年12月,格林兄弟出版了第一卷。年,又出版此后享誉全球的《格林童话》第二卷。然而他们从没有停止过修改的脚步,使得这些故事更适合儿童阅读,直到年第七版,这便是今天最为人所知的《格林童话》版本。

一直以来,不少美国的童话作家、学者和有关研究机构会重新创作、改写经典童话。

这些故事有的情节略有不同,有的语言风格不同,有的主题不同,也有的故事结局不同等等。就像迪斯尼版的童话,常常充满了童趣,人物的服装充满了卡通味道,角色的对话也常常口语化、亲切化,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童趣的世界,给读者独特的体验。

正因为有了不同的版本,经典童话不断发出璀璨的光芒,历久弥新,吸引着世界各地、各个时代不同的读者。家长、老师和学生只要在搜索引擎中打入“童话名字+版本名字。”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版本。

重构文本,让学生的作品成为经典

分析和比较不同版本的故事是创作剧本前重要的教学活动。

上演《杰克与魔豆的故事》小组选择了迪斯尼版、犹太版和经典版的故事,学生在三个版本的阅读过程中,分析不同的情节。

在阅读和分析不同版本的童话后,学生们选择其中一个版本,开始改编和创作。他们先会完成一份情节图,大致勾勒出故事的大致内容,然后创作一个不同的版本,之后列出角色清单,并为相应的角色写出他们的对话。

美国的社会和教育鼓励学生去创新,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只要足够优秀,每个人都能成为经典。也许有一天学生所写的不同版本的童话也能成为众多“版本家族”中的正式一员。

比较和建构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在英语课上还是在其他课上,我们观察到美国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超越教学内容,基于教学方法的设计。

设计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阅读,检测他们理解的程度,反馈他们应用的程度。

理解一个文本并不是把那些语法、修辞、段落大意等知识要点领出来,记住了就算理解了。这样的教学是不需要方法的,只要一支笔划一下就达到目的。

如今语文新教材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包括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就是为了改变当前阅读缺乏方法的现象。

主题式比较阅读之后的生成性创作是升级版的方法,促进学生内化和生成。美国学者莫提默.j.爱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被称为“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本书将主题阅读称之为最高层次的阅读。

在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会读不同的故事,而不是一个故事。并列举出这些故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当然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

借助所阅读的书籍,学生创作并架构出一个基于自己生活经验和价值判断的故事,生成了一个新的文本,那学生与文本之间深层次的对话产生了。

学生重构文本的故事情节、人物或结局时,会思考为什么会保留所阅读文本的那些部分,创作怎么样的故事结局,调整哪些人物关系等等,学生的思辨能力就会慢慢形成。

而且学生在阅读文本后创作文本,写作的兴趣会变得强烈,每个人都想塑造属于自己的“主人公”。因此,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延伸阅读、拓展阅读、还是群文阅读,更是创作阅读,将阅读的边界无限延伸,将学生的思维无限拓展。

比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就像一名铁匠要铸成名剑,必须经过不断的敲打,而且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敲打,才能形成锋利的刀刃,学生的思维也只有在兼容并蓄、激荡对流中提高品质。

学生阅读不同的文本,通过比较和分析童话中的不同版本。这种分析和比较本身就是一种鉴别、思考和研究能力,包括整合知识,搜寻信息,进行评价和比较,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

(声明:除STEAM在线原创文章外,STEAM在线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教育在中国的传播,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