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龄越大,智慧不一定越大 [复制链接]

1#

有智慧的人,总是让人仰望,让人钦佩。很多时候,我们会想问,同龄人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智慧的?有可以参考的路径和方法吗?真的有。别说读书有用啊。


  但是,在说答案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年12月26日,10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走在普吉岛的海滩上。“突然海水开始起泡,泡沫发出滋滋滋滋的声音,海水像平底锅一样涌来,但已经不退了。”她意识到海啸马上就要来了,急忙告诉人们,最终拯救了约名在海滩上的人。


  少女运用她的智慧,实现了自助和他的救助。说实话,很多大人不一定有少女这样的智慧、判断力。难怪小女孩这么小,智慧从哪里来?也就是说,不是年龄越小智慧越少吗?年龄越大,智慧会越多吗?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在《价值共生》中表示:“智慧与年龄没有直接关联。千万不要认为年长的人有智慧。重要的是能否将信息转换为知识,并在行动中活用知识”。


  10岁的孩子之所以能够救人,是因为掌握了海啸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变为了个人知识,当看到这种现象时,她很快就能知道海啸即将来临。这个过程与年龄无关,与知识的转换有关。


  01、年龄越大,智慧不一定越大


  智慧是什么?是运用知识、经验、理解、常识、洞察进行思考、行动的能力,首先与该人的智力有关。要看智慧的发展趋势,首先看智力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领域有卡特尔智能理论,将人类智能分为流体智能和晶体智能两类。


  一般来说,流体智能是指信息加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记忆和推理方面,与一个人天生成果相关的其发展趋势先上升后下降,20岁前迅速上升,30岁后开始下降。


  结晶智力是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后获得的智力,以知识水平为重点,与一个人后天学习相关的发展趋势一直在上升,但25岁前上升很快,25岁后上升很慢。


  综合这张图,人类智能的发展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一般在中年时期,智能逐渐达到稳定的状态,相应地,智能处理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智慧,相当于停止上升,减少极限。


  也就是说,从这条曲线来看,单纯通过年龄增长来提高智慧是不现实的。


  我们能摆脱这条曲线吗?如果我们能找到积极系统地增长智慧的方法,曲线就会变成两条轴之间对角线以上的方向。这样的变化最初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长期坚持,增长将会是指数级的,越来越超过普通人的水平。这个成长来自哪里?看书吗?工作?生活?交有智慧的朋友吗?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智慧,但问题是不成体系。我们要找的是一套系统增长智慧的方法论。在学习这个方法论之前,需要了解智慧产生的路径。


  02、智慧产生的路径:知识流动


  陈教授的《价值共生》一书,真的捕获了很多新的知识。她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智慧生成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流动的连锁:


  也就是说,要形成智力知识流动的链,首先需要数据,客观的、未经加工的事实数据经过加工,成为信息;信息经过识别、判断,形成个人相关知识。这是认知的过程;最后,通过将知识运用于行动中,智慧得以形成。智慧是从运用知识开始产生的。


  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充分获取数据,将其加工成信息,形成认知,并付诸行动,可以说是完整的知识流动链。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智慧的生成是一个过程,不是知识,不是数据或信息,而且智慧的个性化色彩很强。因为智慧在生成过程中所需的知识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个性化。


  陈教授强调说:“验证知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能否将别人的信息和知识掌握在自己的东西里。”当知识变成个人的个人知识,个人将其形式化,最后指导行动,个人就会变成有智慧的个人。


  一旦了解了智慧的生成过程,我们就会来到最根本的步骤。是系统如何提高自己的智慧。


  03、三阶段系统提高你的智慧


  周岭为《认知觉醒》,指出了系统深度学习的道路,主要有三个核心步骤。


  1)获得高质量的知识是一种学习


  2)深入缝合新知识是相关的


  3)输出成果进行教学是一种运用。


  我们想系统地提高自己的智慧,但核心其实离不开这三个步骤。对照前面陈教授指出的知识流动链,我们得到了系统地提高智慧的三步法。是学习、关联、运用。

 

 1、学习


  在数字化时代,学习不仅仅是埋头写作,我们要更高层次地看学习,要系统地利用现有的知识创新知识。其中,重要的是以下三点。


  1)融合


  陈教授在《价值共生》中表示,在巨大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本身就是不断融入环境,这是一个融和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完成四个步骤:


  I.学习“定义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必须学会站在一定的高度。在纷繁的环境中,必须识别真正的问题,理解本质的变化。一旦陷入解决问题的困境,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我们会疲于应对,失去真正的发展潜力。I.对“特定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问题在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iii.形成一系列方法论。对于一次特定的问题,形成整体的认知、行动方案,将其作为方法论沉淀,以便更好地为今后应用。


  iv.正视所谓“无知”的问题。数字化时代,对个人最大的挑战是未知远大于已知,过去的经验无法引领我们走向未来。我们只有正视这个问题,才能要求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开放自己,与他人合作,合作获得新的知识。


  2)终生学习


  学习之二,是终身坚持学习。终身学习既指时间跨度,也指学习能力。


  陈教授是《价值共生》,将知识分为两类。存量知识和动态知识,将来一定需要两种知识共存,两种知识也需要我们终身学习。


  知识是指我们利用自己的学习能力,获取现有的知识内容;动态知识是指根据现有的知识内容,拓展这些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价值,并运用于实践中,与想象力、理解力有关。


  3)突破自我极限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冲破三个障碍。


  I.突破“自我”的壁垒。如果过分拘泥于自己的认知,就会阻碍与他人的合作,无法理解对方,无法正确处理与他人和外部的关系。


  I.突破“事实”的壁垒。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的“事实”其实不是事实。要知道,我们依赖自己相信的真理,但相信的真理和真理永远有差距。


  iii.突破“经验”的壁垒。经验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必须警惕的是,当经验不变而事情发生变化时,经验会成为障碍。


  至此,关于系统提高智慧的第一步学习结束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关键的三点。是融和、终身学习、自我极限突破。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第二步。


  2、相关


  这一步对应的是上面知识流动中从信息到认知的阶段,也就是鉴别、判断、理解知识,形成自己认知的阶段,但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认知呢?


  我们往往觉得学习了很多东西,很充实,但实际上,新知识与我们现有的知识系统没有关联,只是在系统外徘徊,时间久了就会失去,最终我们什么也不记得了。怎样才能让新知识属于自己呢?答案是将相关的、他人的知识与自己的知识树联系在一起。


  关联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周岭《认知觉醒》实现关联的一个好方法是使用思维模型。


  思维模式是这个世界的简化,每个人脑海里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比如说,无论是树还是大冰箱,都是基于每个人的想象。例如,如果是大冰箱的话,各层都放着按照自己标准分类的东西,需要找什么样的东西(知识点),只要直奔那个层就可以找到。

 

 知名投资者查理芒格说:


  “基本的、普遍的智慧是什么?嗯,第一个规则是,你们只记得孤立的东西,只是硬要把它们收集起来,你们真的什么都不能理解。如果这些东西没有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连接,你们就不能把它们派上用场。


  你们脑子里必须有一些思维模式。有些学生试图通过背诵来应付考试。他们在学校是失败者,在生活中也是失败者。你必须把经验挂在头脑中由许多思维模式组成的框架上。”


  将这种新知识与现有思维模式相关联的过程就是思维,而思维就是将思维模式链接起来的过程。我们通过每天学习、工作、生活,形成许多知识、概念和经验。及时总结这些,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是增长智慧的重要一环。


  从某种意义上说,增长智慧的过程是不断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并将旧的思维模式链接起来的过程。


  关联结束后,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系统增长智慧的第三步。


  3、运用


  运用是指导行动、实践检验的过程,也是弘扬智慧的重要一环。


  怎么真的有智慧?陈教授说:“理解消化后,经过实践检验的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只有经过这个过程,人们才能真正拥有智慧。”


  网络综艺《奇葩说》来源于很多人喜欢看,外行们输出的奇怪看法。每次辩论,观众都不在意最终哪个队赢了哪个队。他们真正在意的是,听到一位辩手的发言后,自己终于有了自己的答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就是这个节目最有价值的地方。


  陈教授说:“我们得出自己结论的过程,就是知识运用的过程。它作为支持你的信念,提高着你的行动力。”


  真正有了知识,你就会发现,任何人都不能停留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中,不能停下来,不能放慢学习的步伐,必须每天学习和思考。否则,现有的知识将成为经验,知识一旦成为经验,就可能成为障碍。因为事物不断变化,经验只是过去的验证。所以,运用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总而言之,我们要系统地提高自己的智慧,光靠上了年纪是不行的,还必须了解智慧生成的路径和过程。它是知识流动的连锁,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关联和运用三个步骤来积累和提高自己的智慧。这三个步骤都很重要。读了《价值共生》这本书,我的一些观念改变了,我也成长了,我希望写下它们,希望你读完这篇文章,得到,共同成长。

读者们自己买本回去,这是一本可以颠覆我们的价值观的书。我们拿着一杯咖啡,给自己一个属于自己的下午,细细品尝与品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