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学家当有人用这几种方式跟你说话时请警 [复制链接]

1#

文/唯晨

前天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刚接通对面就用急切的语气告诉我他是某某社保局的工作人员,随后说出我的全名并询问是不是本人,听到这里其实我已经想到对方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网络诈骗。

出于好奇又加上当时确实无聊,我选择接他的话继续聊下去。

确认是本人接听电话后,这位“工作人员”直接通知我说:“您名下的社保医保以及合作医疗将在2小时后永久停用。”

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非要那么皮,听完后淡定而轻松地回复:“嗯,知道了,请问还有别的事情吗?”大概“工作人员”是新手的原因遇上如此不按套路出牌的目标,他顿了一秒钟切换成十分严厉的语气强行告知我,那些什么保被停用后会有多么严重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此期间还反复强调有人“盗用”我的社保信息做了违法的事情。当时我的心理活动是:“你怎么知道那个违法的事情一定是别人盗用所为,万一我是个法盲就是本人干的呢?再或者接电话的这个‘我’根本就是盗用者……”

在我正一脑壳子博弈时,对方似乎察觉情绪化洗脑没达到效果,于是换了战术,又用相对标准的播音腔要求向我核实身份信息,还没等我表示同意,他就准确且吐字圆润地念出了我全部的身份证号码。

闲得发慌的我假装沉默了一下,对方赶忙借此机会用“服从组织,配合核查”予以震慑,让他没想到的是我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很遗憾地告诉他身份证号不正确,且用同样情绪化的语气急切提醒:“您可能拨错了号码,这事情不小,请核准后再拨。”

挂了电话后,心情大好,看来有些事情是真的快要过去了,连骗子们都复工忙起业务,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其实类似的骗局已经存在很多年,官方也不止一次地科普宣传强调,但上当受骗的人仍旧层出不穷,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被骗?只因他们的洗脑方式既常见又难被发现。

当有人用这几种方式跟你说话时请警惕,小心被洗脑。

表达方式情绪化、极端化

我们常听到这句话“千万不要在冲动的时候做决定”人在冲动的时候理智处于休眠状态,失去理性的人若任由感性去做决定,那么这个决定十有八九会在恢复理性后导致后悔。

人的情绪很容易被所处的环境影响更容易被与之对话者的情绪感染,当有人用极端的情绪再加上急切的语气表达事情时,大部分倾听者会被“带跑”不由自主地跟着着急。

被洗脑后的基本表现就是思维变得单一化,若生活中就是个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人,由于缺失对世界的多角度认知,很容易就会被洗脑,在某一刻成为绝对的二元论者。

当思维方式变得单一后,所引发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人的判断力会被情绪牵引,失去思考和分辨的能力,从而很容易就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反复强调某个并不重要的点

除了让人变得情绪化,洗脑的方式还有偷换概念,戈培尔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每个人心里都有固化观点,可能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也可能对生活常识以及法律法规的认知,等等。

比如,大家都知道“沸腾的油锅温度特别高,绝对不能把手伸进去”可偏偏街头卖艺的人会表演一项绝活,那就是将手伸入沸腾的油锅且皮肤完好无损。从而引发观众的惊呼,认定他是个神人。

其实这不过是个简单的障眼法,锅里的是醋,只有表面覆盖了一层油,醋的沸点很低还不到40摄氏度,但卖艺者会反复强调“沸腾的油锅”这就是洗脑式表演。

生活中当一个人反复强调某个固化观点的时候,很可能是在使用障眼法,只有保持大脑不停地思考才能从对方的信息里快速分辨对错。

要知道,谎言总会有漏洞,洗脑做不到天衣无缝。

利用群体或组织的压力

你知道为什么在商业场上老板们喜欢做品牌吗?那是因为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品牌就是口碑,当人们认定一个品牌的口碑后,只要听到它的名字从心理上就会对其产生信任感。

同样,社会上的机构以及组织抑或是群体,一旦做出了成绩,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就比如“官方”这两个字,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交互,大家都更认可官方。

每个人都有服从组织的本能,在我们违抗群体行为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产生心理压力。就比如身边的人都上班,你若无业常年在家且无事可做,心里就会生出焦虑。

骗子通过的所谓“服从组织,配合核查”提出核对身份信息甚至银行卡等信息,其实运用的就是最简单的官方压力,要知道真正的官方不会通过电话核查,他们会亲自上门,且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工作证件。

如果察觉到身边有人用以上三种方式跟你交流时,一定要留心,因为一不小心就被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

今日话题:你有没有曾被洗脑的朋友,经历如何?

唯晨说:愿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后更加美好

感谢您的支持,喜欢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