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解读坚持动态清零犹如危险时,我们 [复制链接]

1#

湖南某校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陈珉颖长沙报道

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为什么不能“躺平”?为什么不能将新冠看作“大号流感”?红网时刻新闻邀请湖南省医疗救治高级专家组组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胡成平,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吕鹏从不同的专业和角度给出自己的解释与建议。

疫情仍高位运行,“动态清零”是基于实际情况的最佳选择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

湖南省医疗救治高级专家组组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胡成平。

胡成平:“动态清零”并不是来自某单一因素,它是建立在我们国家近几年抗疫经验和对病毒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的。

首先,从病毒本身来说,现在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传播性都非常强的,很容易引发大范围的疫情暴发。如果我们不严防的话,它会很快传播开来。

这就会带来第二个问题,即医疗资源的挤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很多人民群众对医疗常识了解与掌握还不够充分,心理素质也不够好。再加上大家长久以来形成的就医习惯,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医院跑。医院来带很大的压力。

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处置办法是自我在家隔离,按照医疗指引或者家庭医生的指导,用药、休息、自我恢复。但在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情况下,这点是很难做到的。

一旦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就会引发第三个问题,即医院就诊环节紊乱与其他科室的停滞甚至瘫痪。医院的接诊能力是有限的,突然涌来几千人甚至几万人,医院都受不了,势必造成其他科室的停摆,这会对其他病患造成严重的影响。比如定期要做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需要定期化疗的患者等。

所以,我们一定要将关口前移,医院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每一个病人都能得到妥善的治疗与照顾,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动态清零”是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佳选择。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吕鹏。

吕鹏:首先,我们从人口基数来看这个问题。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万人,这就决定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我们可以美国的数据作为参考。从国际卫生组织最近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年5月17日,美国的感染人数达万人,占其全国总人数比例四分之一左右,死亡人数超过万。如果按照这样的比例来换算,我国的感染人数将高达约3.5亿,死亡人数更是难以想象,这将对我们的医疗系统和社会秩序产生非常大的冲击。

其次,从人口年龄分布来看,我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已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而老年人患有基础病的概率也远大于中青年。

根据已有的数据来看,重症和死亡在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当中占比很高。老年人本身抵抗力差,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就医能力差。因此,我们坚持“动态清零”也能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群体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第三,我们国家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不如发达国家,对医疗的购买能力也还有一定差距,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更好地保护对医疗的购买能力不强的人群。

新冠不是“大号流感”,重症率与病死率的下降原因是多重的

记者:从年最初的新冠原始毒株,到后来的德尔塔、拉姆达等变异株,再到如今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的传染性与传播性在增强,但重症率和病死率似乎在下降,无症状感染者也在增多,这是不是意味着新冠的毒性在减弱,就像流感一样?

胡成平:这种病毒它本身最大的变化在于它的定位,其引发的主要是上呼吸道症状,下呼吸道症状相对较少。

我们现在看到它似乎以轻症为主,甚至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究其原因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不排除病毒本身的变化,但我们也不可忽略疫苗的作用。病死率和重症率的下降跟疫苗的广泛接种是分不开的。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多多少少都有了对病毒的免疫力。

我们看到本轮上海的疫情当中,感染新冠死亡的人群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没有接种疫苗的。这就说明奥密克戎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不行”。

其次,在两年多的抗疫过程中,我们的相关科研人员对病毒更加了解,医护对感染者的救助更有经验,普通民众的防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在病死率和重症率下降的过程当中起到了作用。

随着病毒的变异,它的毒性也在不断的变化。或许未来,它会变得像流感一样,但现在还不是。现阶段,我们一定要坚持“动态清零”,不可掉以轻心。

遇到危险时,谁都不会离弃自己的家人

记者:坚持“动态清零”就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定范围的管控,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都会受到影响,您怎么看?

吕鹏:维系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妥协与平衡的过程。

社会学中有个风险社会理论,其核心结论是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的风险比之前大大增加。这种风险是系统性的,需要身处这个系统的所有人共处与共担。

人类社会是一个生态系统,而政府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管理中枢,它要做的是让整个生态系统运转起来,让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就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取舍。当下疫情仍在高位运行,最重要的肯定是生命至上,其他的比如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就要稍微让路。防控举措以一段时间内控制一些区域,来换取最广大地区和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整个社会就像是一家人,社会成员就好比家庭成员。如果家里人谁生病了,谁遇到困难了,其他家庭成员一定会尽全力帮忙,这也势必会打乱这个家庭原有的生活节奏。但这是暂时的,等困难过去,我们的重心就又会发生改变。

这也是我国的意识形态基础所决定的。在我们国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政府的责任,我们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西方国家更强调个体存在的意识。是否感染新冠,是否暴露于风险之中,更大程度上是个人的问题,政府不管。这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躺平”任由病毒肆虐。

同时,我们坚持的是“动态清零”而非绝对零感染,这就是一个平衡。它有利于我们合理配置有限的行政资源、医疗资源。如何既能管控风险,又能保证社会的活力,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胡成平:经过两年多的抗疫,我们对病毒越来越了解,防疫工作越来越有经验,防疫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在坚持“动态清零”的过程当中,管控也就可以做到越来越精准。

其次我们的检测手段也在不断的优化。现在的抗原检测,几分钟就能出结果,核酸最快也能做到一小时出结果。

再加上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很多地方可以做到几天就恢复正常。不像疫情暴发初期,可能需要几个月。

只要我们坚持“动态清零”,快速反应,发现一例扑灭一例,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处理好疫情,尽快让民众的生活和工作回到正轨。一定不能有“躺平”或其他侥幸心理。一旦疫情扩散开去,被管控的区域势必更大,时间将会更长,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不可丧失防疫成果,不可忽略人文关怀

记者:怎么才能让“动态清零”更好地落地、落实?

吕鹏:从社会的角度来说,首先我认为应该更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