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现在能治好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从小学进到初中,不少人的直观感受就是一下增加了那么多门学科,如果不是被家长和学校逼着往前走,实在是不想学。累倒是次要的,关键问题在于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根本不知道有啥用!
这种茫然前进、不知方向,也感受不到自身价值的感觉实在不好受,我能理解。因为在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切身体验过,精神异常的紧张、纠结和焦虑。无法理解眼下所学内容的意义,不知道自己这么辛苦学习到底为了什么,这种痛苦,局外人真的很难感同身受,会觉得我们想太多。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纠结难受的问题,不在学习上纠结,也会在其他领域纠结,比如眼下婚姻维持的意义在哪儿?手头的工作还继续干的价值在哪儿?因为过于纠结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我一直咬着这些问题紧紧不放,总是试图从各种路径把它搞明白。这种特殊的“兴趣”,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也无意间引导我从事了目前的工作。
今儿,跟大家分享下我对几门学科的理解,希望对你们有点用。我知道你们从小到大没少听过这么一句话:你看看人家谁谁谁,都是一样学的,人家咋就学那么好?这句训斥的背后,就透着上面两种“科学”思维的缺失!
先说逻辑:“你看看人家谁谁谁,都是一样学的,人家咋就学那么好?”如果用逻辑中的三段论重新表述下,它的潜台词应该是这样的:大家都是人,人家能学好,你也就能学好!
这种逻辑错误如同“猫和狗都是动物,狗是汪汪叫,那么,猫也是猫猫叫”一样,属于逻辑推理中相当初级的错误典范。你在初中接触的几何题,在小学学的各种逻辑推理题,都在着重练习这种推理能力。
再说实验方法: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上述说法根本不成立,但是这个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为什么人家学的挺好,为什么你就学不好呢?想要找到学不好的原因,就需要掌握各种筛查因果联系的实验手段。
你在中学生物里一定学过,想要确定“阳光是不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去排查、确认。咱要是平时不养植物,这种结论对我们没啥用,但科学实验的过程,却对我们很有用。再看这个,学这个真的是为了学习用什么手段去验证孩子亲爹是谁么?显然不是!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学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一系列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流程。所以,我们学数学、物理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解题,学生物、化学也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学科知识。
从数学和物理中,我们可以学会按照严谨的逻辑,深度分析复杂的、动态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和化学,我们可以学会设计实验去验证某些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形式逻辑和科学实验的价值,是我们绝大多数注定成不了科学家的普通,也要学习这些基础学科的原因!
拥有这些,不是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大科学家,而是在日常生活里,提升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它们,我们能得出更深刻、更清晰,甚至反常识、反直觉的正确结论。这两天,一则熟鸡蛋变生鸡蛋的新闻刷屏网络,这样的消息大家一看就是瞎扯淡,它已然不需要我们用科学思维,而是用常识都能评判。但是,有很多结论,明明是错的,却潜藏在我们的常识里无从发现。
比如说,你从小到大也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你这道题都能错,就是太粗心了!这句话默认的逻辑关系是粗心导致不该错的地方犯错,没有科学思维的人哪怕知道这句话说了八百遍也无法改变事实,但依旧只能反复唠叨。而有科学思维的人,会立马反思这个因果联系究竟是否成立?
它会先界定概念,什么叫粗心,什么叫不该错,然后再设定实验,去分析这样的表现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并最终一一排查和分析,锁定关键的变量关系。所以,无论是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理科也好,还是语文、英语、历史、政治也罢,如果只看那些课本上零散的知识点,你一定会产生一种“学这玩意到底有啥用”的感受。
这不怪你,这是我们教学体系过于零散和割裂,在应试环境下过于在意题目本身,而忽视了背后的底层思想和方法论导致的。
但这不是学科知识本身的错,而且以目标中高考改革方向,对于核心素养和底层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所以,如果你可以遇到对此有所了解的老师,能够在题目以外,帮你梳理更深层的学科价值,一定会慢慢消除对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的困扰。
不过,请做好心理准备,无论是各种科学思维的训练,还是底层能力的开发,都要比纯知识点抽象,在学习难度上要高很多。甚至有时候学了半天,还不如学纯知识点解题快!就说数学,我带你多见几个题型,多刷解题过程,肯定比动用各种分析方法,从底层关系进行一点点推理快;
再说说生物,我告诉你植物生长各要素的关系和价值,肯定比带你通过设计实验,一点点观察总结要快。如果你眼中仅有眼下的题目,说不定还会反过来想,我学这些所谓的底层能力干啥玩意,一点不实用。但当考核方向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复杂和灵活时,哪种东西学到手更有用,时间自会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