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双十二就要到来了,这些消费心理学常识我们 [复制链接]

1#
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68799

消费者需要知道的消费陷阱心理学常识

1.诱饵效应

诱饵效应:指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被“诱饵”帮助的选项通常称为“目标”,而另一选项则被称为“竞争者”。

实例1:某商场的三种产品定价如下,鞋子:元;袜子:29元;鞋子+袜子:18元。毫无疑问,第三种商品的存在就是消费者购买的目标,而前面两种就是商家为消费者设置的竞争者。

实例2:某公司推出了一个新产品,家用烤面包机,但是在推销的过程中发现消费者并不买账。原因是消费者认为烤面包机价格贵、个头大,家里并不会经常用它来制作面包。于是该公司想出了一个办法,再出一个型号更大的家用烤面包机,并且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半。结果推销员在推销过程中就增加了一个给消费者选择的机会,消费者就会认为这个相对较小的烤面包机大小和价格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于是原有的家用烤面包机就热销起来了。

2.损失规避效应

损失规避效应:指人们同时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损失了。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实例1:你捡到了一百块,但是没多久你把这一百块丢了,此时人们的心理是平衡的吗?不是,此时人们觉得自己损失了,并带有惋惜遗憾等情绪。

实例2:由DanielKahneman和AmosTversky做的如下实验直观的证明了这个效应:

第1组实验:被实验团体先行持有单位的现金。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

A.50%的概率将持有的现金增加为。

B.%的概率将持有的现金增加为。

此实验,被实验团体16%选择了A,84%选择了B。

第2组实验:同实验团体先行持有单位的现金。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

C.50%的概率损失单位现金

D.%的概率损失单位现金

此实验,同实验团体69%选择了C,31%选择了D。

3.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实例1:股票当前价格的确定就会受到过去价格影响,呈现锚定效应。证券市场股票的价值是不明确的,人们很难知道它们的真实价值。在没有更多的信息时,过去的价格就可能是现在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锚定过去的价格来确定当前的价格。

实例2:商家把过去的高价格拿出来,打个横线,而出一个更低的价格,此时消费者就会认为自己占了便宜。消费者把过去的价格作为新价格的一种参考。如果商品的价值越模糊,参考就可能越重要,锚定就可能是更重要的价格决定因素。

4.降档效应(左位效应)

左位效应: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指人们更乐于购买标价以9结尾的商品,而不喜欢购买整数价位的商品,是常常被商家利用的一种消费心理。

实例1:消费者去超市或者在网上购物的时候,9.9元的商品和10元的摆在一起,哪怕只差一毛钱,消费者也会不假思索地购买9.9元的产品。因为心理把10元的东西归到更贵的一档。

5.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当达到一个很高的速度后飞轮所具有的动量和动能就会很大,使其短时间内停下来所需的的外力便会很大,便能够克服较大的阻力维持原有运动。

实例1:支付宝拿出20亿的推广资金来引诱消费者使用花呗,当使用花呗的用户越来越多时,此时不用再投入资金都有消费者源源不断加入进来,借此让大批消费者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们愿意在培养用户上豪掷千金?原因就在于他们深谙“飞轮效应”的重要性,其实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消费者就会像一个被转动的飞轮一样在平台上形成持续的消费。平台不仅后续的投入会降低,投入的资金也会逐渐回流。

6.累赘原理

累赘原理:生物学家扎哈维在累赘原理中说明,在自然界中,生物常常会生长出不利于生存的外形,用于吸引异性,繁衍基因。这就是为什么孔雀要长度相当于身形两倍的、美丽却碍事的尾巴,极乐鸟胸前长着极其华丽、色彩鲜艳的羽毛。

而营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地让“产品”扮演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使得人们产生错觉,仿佛这种商品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种商品就无法证明自己的美貌和智慧。

实例1:“累赘原理”最为典型的应用在口红营销中,自YSL星辰口红大火之后,营销方就成功地让口红扮演了我们生活中的累赘品。口红营销给人造成的错觉就是:似乎没有这个色号的口红,你就无法变成靓丽的小仙女。

7.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提出的概念。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账户,你要别人买东西,其实就要给他一个购买的理由来满足这个账户。

实例1:在人们心里,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同的账户内。正常人不会拿自己辛苦赚取的10万元去赌场,不过如果是赌马来的10万,去赌场的可能性就高多了。

实例2:商家在营销昂贵的礼品时,会强调该商品送给别人会赢得欢心。对于该类商品,消费者购买给自己用时会觉得很贵,一般不会去买。但是买来送人会把这个价格归到”人情“账户,从而觉得并不贵。

消费者对于同个商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格认知呢?是因为把商品价格归根到了不同的心理账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