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实验室的建立和实验方法的运用成为了心理学 [复制链接]

1#

一门新的学科正在西方学术界悄然兴起。它与哲学有关,因为它解释的是哲学中有关伦理学的问题;但它又与哲学和伦理学不同,因为它试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它从心理学兴起,因为它研究的是人的道德行为;但它又与以往的道德心理学不同,因为它不仅研究个体,还研究情境、社会和文化的制约及影响。它,就是实验伦理学。

伦理学家们通常采用两种伦理学的证实方法,一种是自然观察法,即对伦理学做事实判断;一种是思想实验法,即对某些道德价值做出真伪判断。思想实验名谓“实验”,实际上并非是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搜集及分析方法,它采用的是心理学所谓的内省方法。

即使实证哲学家们想去搜集支持自己理论的数据,他们通常也会采用问卷的方式让人们去进行自我报告。这种内省的方式在证实上存在着显著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真实性、准确性、普适性以及因果关系这四个方面上的不足。

第一,朴素现实主义。即我们往往不认为自己不知道,而以为自己知道。在商场里买东西的顾客面对一模一样的袜子多数选择了右边的那双,这其实是因为他们是右利手,但当问起他们选择那双袜子的原因时,没有人说得出真正的原因。同样,我们在分析自己的态度、对某件事情的好恶时,往往都是自己现场编造出各种自以为是的理由。

第二,认知框架。列昂·费斯汀格发现,那些做着无聊工作拿着低报酬的人比那些拿着高报酬的人觉得这份工作更有趣。这说明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根据自己的行为推断出来的,即我们的立场和行为经历可以决定我们的观念。内省方法很可能只是对自己立场和经历的反应,而不是真正的现实行为。同样,我们的道德观念也会受到我们认知框架的影响。

第三,思维捷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表明,容易想到的事情或者具有鲜明特性的突出案例都会误导我们的分析和判断,例如,在目睹了车祸后,人们对发生交通事故概率的估计会暂时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维受到有限理性的局限,这使得我们对现实的分析并不一定具有普适的价值。

第四,普适性。从对个体的个案分析所产生的结论往往不能简单地推广到其他团体和其他个体上。由于很多人是从自己的行为来推测观念,所以推测出来的往往不是观念,而是他们行为上的差异,再用这些行为差异去解释其他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缺乏外部效度的。

社会心理学中文化与认知的研究发现,不同文化下的人在信息的选择、注意、推理甚至是归因判断和决策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说明由内省产生的结果不应该推广到有关人性和人心的普遍结论上,而实验才是唯一可以比较出这种文化和个体差异的方法。

而实验方法则克服了以往传统的伦理学证实方法的局限性,同样,实验伦理学是借鉴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遵循科学的原则来进行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始祖罗纳德·费舍认为这些原则包括:

第一,随机化。随机化不仅意味着我们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取样,并把他们随机分派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去,同时随机化还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在实验条件的选取、实验时的时空环境、因变量的选取等等诸方面尽量都采用随机的方式。

由于我们是基于统计来做出最后的结论,所以对于统计结果来说,任何随机的过程都会带来更好的代表性。

比如随机取样能尽可能多地剔除研究对象个体差异的影响,而实验方方面面的随机化能平衡掉实验中诸多不能消除甚至是难以预计的偏向。实验的随机化带给结论以足够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相比于内省和自然观察,实验方法使我们在用实验结论去描述和解释他人的道德行为时,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小。

第二,可重复。使研究可重复的前提是要把待研究的抽象概念给予精确地操作性定义,使我们能定量观察和分析行为数据。例如将“敬畏”操作化地定义为站得离敬畏之物的远近,这使研究者们能够进行度量。

因此,定量化的数据和分析对于可重复性来说也是至关重要。所以,在道德问题上,我们不能是简单地坐而论道,而是要把道德问题变成相关的行为来进行可重复、数量化的精确分析。

第三,区组化。区组化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实验方法依赖操纵、控制和比较。操纵自变量使形成不同的实验条件,比较不同实验条件对行为造成的影响,我们就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因果推论。

了解伦理、道德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是我们的目的,至少在实验条件下我们做因果推论的信心要大于内省法和自然观察法,严格说来,后两种方法是不能做出因果推论的。

区组化还在于控制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这是实验方法的优势之一,它可以不依赖统计方法直接地去靠平衡、抵消、排除、恒定、对立、匹配等多种方式控制干扰变量的影响,使研究结果尽可能纯净。

实验伦理学却是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来探索伦理问题,特别是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和对策。实验伦理学遵循实验科学的原则来研究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如果我们要验证“人都是自私的”这条假设,首先就要将“自私”这一概念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成为可以量化检验的问题。

然后,根据可观察的自私行为加以定量分析,选取能代表总体的样本,随机分派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和分析个体或者团体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自私行为表现,最后根据科学的统计分析原则,得出实验结果,即“人是自私的”这一结论。实验方法是实验伦理学的首要研究方法,但一个学科不是以方法来定义,而是由它所研究的问题来定义。

以前,心理学孕育在哲学之中,心理学家基本上都是哲学家。他们探讨着灵*、心灵和心理的本质,直到威尔海姆·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心理学才真正和哲学分离开来成为一门独特的学科。

因此实验室的建立和实验方法的运用成为了心理学的独特风景,但虽然如此,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却仍然满怀着哲学的思考,心理学家只是将意识等与心灵有关的哲学问题进行了实证探索。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意识、道德甚至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任务和方式,是人们丰富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每个人在回答诸如“道德是否和文化有关系?”这样的大问题时不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这在普通人看来都是普通常识的问题。

当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不会将这些问题看成常识问题。了解普通人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正是心理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