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线上知识付费潮流中的青年人 [复制链接]

1#

原标题:去寻找消费与求知的平衡点——线上知识付费潮流中的青年人

编者语

今年两会,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成为重要话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强调,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

聚焦当前日益普遍的线上知识付费现象,本刊深入青年知识分子群体,探索这一群体在求知发展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得,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和在新型消费模式发展进程中的解决办法。

走进地铁,戴上耳机,90后青年书涵打开英文学习应用程序。在购买了个“单词上限”后,他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筹备留学期间,他购买了网课,下载了笔记软件,开通了某知识网站的会员,还付费参与了五六场线上讲座。

书涵的手机上,为学习下载的应用程序占了满满一屏,单是网课一项,他的花费已经超过元——“为知识付费嘛,值得。”这样的想法并非他所特有,而是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共识。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年以来,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年达亿元,预计到年将达到亿元。

线上下单、产品虚拟、消费随时随地,这些看似简单的变化背后,是多重因素作用在青年人身上引起的深刻改变。

1.需求:为实用、有趣味的知识服务买单

在搜索框中输入“公务员考试”,按下回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堆色彩缤纷、难以分辨的广告。已经在某市委组织部工作的90后公务员李舟说:“所以你明白我为什么选择花钱听课了吧?现在信息多得令人眼花缭乱,辨别、筛选的成本都太高了,而我又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备考上。”

李舟所说的“花钱听课”,是指付费参与线上经验讲座和购买课程,付费后,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学长学姐分享备考事项、做题技巧和面试策略。讲座和课程通常会在简介中列出大纲,为消费者提供不同需求的选择项。

如何选择呢?李舟在“粉笔”应用程序上购买过的课程是她消费选择偏好的缩影——“常识高分专项课”“申论突破70分新手特训营”,背诵方法、做题技巧、模板分享,像一份详尽的说明书,听了就能上手,上手就能解决问题。“实用最重要,我其实不太看重讲课者的背景,我关心的是课程提供的信息够不够全面,所讲的内容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解决我当下的问题。”她说。

李舟并非个例,事实上很多年轻人正在被芜杂的信息困扰。企鹅智库所做的研究《知识付费经济报告:多少中国网民愿意花钱买经验?》指出,在信息过量涌现、信息接收过载的时代,难以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成了新的痛点。

媒体人阿鼓已经在“多邻国”应用程序上学习法语超过天,当谈及坚持学习的秘籍,她坦言,软件的精炼、趣味性和个性化是关键。“它会先通过一个小测试测出我的当前水平,结合我的学习时长帮我制定学习计划。每天的学习都被设计成闯关。”阿鼓展示出来的界面中,上方是学习进度,中间的题目几乎都是选择填空题,不需要长时间的阅读,不需要复杂的思考,每当做对一题,可爱的音效响起,夸奖从下方弹出“非常好!”“真棒!”“更多时候我像被当作一个小朋友对待,有人帮我画重点,有人帮我解难题,我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忆,就能得到正向的反馈。”阿鼓认为,严格说来这不是学习,而是付费后获得的知识服务。

学者卢春天在《知识付费:特征、成因与影响》一文中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技术创新的复杂化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知识生产者越来越难以采用独立劳动和个体化生产的方式,知识产品的生产方式也转为工业化生产方式。”在此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产品生产者的基本导向,不管是成体系的信息整理,还是趣味性的知识服务,都有人愿意为此买单。

2.价值:竞争中追求理想自我

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年轻人背负着强烈的危机感,“知识渴求焦虑”成为这一代人的集体特征。

公考上岸后,李舟没有停止学习,她购买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