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游戏成瘾手机上瘾烟瘾性瘾心理学解析如 [复制链接]

1#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停不下来的“成瘾”行为而自责——它消耗了我们的时间、占用了我们的精力,在片刻的满足之后,感觉到的,是无尽的恐惧。成瘾,本质上是一个“糟糕的感觉——麻痹痛苦”的恶性循环。所以,它虽然不会危害生命,但却一定会降低生命的质量。

成瘾现象的背后有什么心理机制,如何有效应对成瘾行为呢?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和大家谈谈成瘾这件事。

01成瘾背后:幼年时的情感剥夺

观察婴儿,常常可以帮助我们认知自己。婴儿很小就有吮吸拇指的行为,其实这就是他们自发形成的用替代的方式抚慰自己的“创伤”。

这就是成瘾最初的来源。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经历过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情感剥夺,ta就会学着用幻想来弥补失去的东西,以减轻痛苦。

幻想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既是家长,也是孩子。一方面我们感觉到自己能够给到自己安慰和滋养,另一方面,它又会对孩子进行惩罚和贬低——这个建立在无意识层面的“系统家长”,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的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前者严厉,后者纵容。

一般来说,幼年时经历的情感剥夺越多,长大后就越倾向于以成瘾性行为作为防御手段。

可以说,很多时候,“瘾君子”是由ta的父母一手训练出来的,虽然这不是他们的故意,但却是事实。比如以下这个例子:

一个婴儿从小就被父母贴上了“情绪易激动”的标签,他的父母认为他从小就很敏感爱哭,这让他的父母非常烦恼,因为这破坏了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父母尝试给他嘴里放上一个安抚奶嘴,他们发现这很有效。

婴儿的母亲虽然当了妈妈,但在潜意识里却对孩子很抗拒——因为她的“内在小孩”还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大多数时候,她只是一个“假妈妈”,虽然她也照顾孩子,但是从内心最深处,她并不愿意孩子侵占她的时间,所以她习惯于给他一些能马上让他停止哭闹的东西,比如动画片等,获得资金的安静。

婴儿的父亲一样,也是一个外表成年,但内心还不愿负担成人责任的男人,他用“工作忙”和“赚钱养家”隔离了照顾孩子的责任,宁愿在办公室里假装加班,也不愿意回到家面对唠叨的妻子和哭闹不止的孩子。

也许说到这,很多人已经看出来了——这正是当今千万家庭的缩影。当然,这些为人父母的大孩子,他们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他们会用“我已经很辛苦”来自欺欺人。

说到底,养育孩子真正花费的不是时间和精力,而是考验一个人是否有真正的爱心。“假妈妈”或者“假爸爸”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他们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也按照好父母的形式,每周带孩子逛公园,参加辅导班,但是他们内心缺少真正的爱。这是因为他们自己还没真正成熟。

也许正因为如此,现在社会上成瘾的年轻人和孩子,越来越多。

02成瘾行为背后的情绪:压抑

成瘾行为有两个共性:

帮切断痛苦的感受‘由内心批评的声音驱使经常使用“压抑”这种防御机制的人,会越来越脱离“现实/真实”层面,很难发展出真正的自我认知。当被压抑的情绪太多,威胁到认知和意识的时候,人就会出现焦虑,这时候,“做点什么能尽快摆脱焦虑”的想法就会油然而生,而一般来说,人的本能会驱使我们寻找一种熟悉的方法——比如一个人小时候就使用啃指甲这种方式,那么长大后他也会使用这种方式来对抗焦虑。

问题在于,这种方法虽然熟悉,但却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它必然会带来一种新的“自我挫败感”。这就是成瘾的恶性循环。

一个人越多压抑,其在生活中的感觉就越多被切断,这会导致过分“依赖于自我抚慰的习惯、仪式和惯例”——它建立在一种自给自足的幻觉基础上。

03应对策略

这部分可能是每个人最关心的。简单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