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健康教师的知识储备心理学专业知识 [复制链接]

1#

每一位心理健康教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这是很多教师都明白的道理。

可是,对于很多心理健康教师而言,其知识储备不足以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教师会感觉到,自己虽然学习了非常多的心理学知识,但在实际开展工作中,依然感觉捉襟见肘。

因此,对于心理健康教师而言,应该不断学习与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尤其对于刚刚开始工作的心理教师,以及在实际工作中不受领导重视、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效用发挥出来的心理健康教师来说,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以充实心理健康教师的知识体系呢?

(一)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

相信每一位心理健康教师,都将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当问到一些具体的儿童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知识时,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存在知识点模糊的情况。

而知识点模糊,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知识点多而零碎,不易系统性掌握

对于一些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而言,我们所学的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大学教育的学习,这些知识点理论化程度较高,且较为零散,不利于我们系统性掌握。

我们在大学教育中学习的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都是按照年龄阶段划分的。其内部的知识点,本质上是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对这个年龄发展阶段的一些见解。

比如,埃里克森八阶段论、皮亚杰四阶段论,它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相同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而这些零散的知识,需要我们的教师有全局观念。

针对一些主要的理论观点,我们还能够知道并熟练运用,但是针对一些不太常见的理论观点,由于它很零散,我们不见得用不到。而恰恰是这些零散的知识,不容易被我们系统掌握。

2.部分教师不太重视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由于市面上的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比较杂,许多心理健康教师,尤其是“半路出家”的心理健康教师,是没有心理学的基本框架的。他们学习了一些其他的理论,却没有心理学基础理论的理论基础,容易造成“地基不牢”。

比如,许多老师是从学习积极心理学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不知道怎么利用积极心理学去开展教学。还有一些老师,学习了欧卡牌、沙盘游戏等多种很多心理学技术,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都是由于我们的许多老师基础不牢。

因此,学习与掌握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够能确保教师的知识体系不模糊,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知识

前面我们提到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由于双重关系的影响(注:所谓双重关系,即同时存在师生关系、咨访关系,双重关系的出现,可能会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师有不信任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干扰),很难开展规范化的心理咨询工作。不过,这不并意味着我们不去学习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相关知识。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我们应时刻将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将“影响咨访关系的五大因素”充分运用到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注:影响咨访关系的五大因素,即共情、积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