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sybbs.cc/jiankang/2966.html-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含作文范文)
一、基础(25分)
1.(2分)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辽宁舰官兵xiánshú 娴熟 地操纵着航空母舰。
(2)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wúxiāoxī 杳无消息 了。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答案:
(1)娴熟
(2)杳无消息
2.(2分)请结合语境,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国民*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好似 A (A锐不可当B摧枯拉朽),*无斗志,纷纷溃退。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摧枯拉朽”摧毁枯草朽木。形容气势盛大,对方不堪一击。“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根据语义应该填写“摧枯拉朽”。
故选:A。
3.(2分)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C.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他酒没粘唇,心早就热了。”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其中包括: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ABC.正确;
D.有误,“他酒没粘唇,心早就热了。”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D。
4.(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中国始终是贡献者、参与者、引领者。(“贡献者”“参与者”互换位置)
B.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为内核、以综艺为外壳,融合了多种创作手法,遭受了观众的好评。(把“遭受”改为“赢得”)
C.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在“容易”前加上“之所以”)
D.粤剧《白蛇传情》郑州演出终场谢幕时,随着掌声经久不息,反映了中原地区观众对岭南传统文化的接纳与欣赏。(删掉“随着”)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
ABD.正确;
C.有误,本句语病为句式杂糅,正确修改是去掉“因为”或“而造成的”;
故选:C。
5.(2分)仿写句子,感悟“爱心”。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夜空中的一轮明月 , 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
本题是仿写句子。我们首先理解句子的句式,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这个主题进行仿写。
阅读题干可知需要围绕“爱心”进行语句仿写,所写语句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采用的句式为“爱心是……,使……的人……的……”。
答案:
示例: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6.(5分)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
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小林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这里是劝说妈妈不要在朋友圈对不满意的菜品写好评,劝说内容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劝说的内容合理,修辞使用恰当,语言通顺。可以围绕在朋友圈对不满意的菜品写好评的后果,进行委婉劝说。
答案:
妈妈,这样做不好。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7.(10分)默写。
(1)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
(4)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5)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鹤楼》)
(6)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7)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9)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
(1)馨香盈怀袖(注意“馨”的书写)
(2)岂不罹凝寒(注意“罹”的书写)
(3)狐兔翔我宇
(4)长歌怀采薇(注意“薇”的书写)
(5)日暮乡关何处是
(6)山随平野尽
(7)浅草才能没马蹄(注意“蹄”的书写)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注意“蓬”的书写)
二、阅读(47分)
8.(12分)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赢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袁枚《游*山记》)
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C
A.虽兜笼不能容/虽乘奔御风
B.公步行良苦/良多趣味
C.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
D.路绝矣/沿溯阻绝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每至/晴初/霜旦
B.遂/浴/*山之汤泉
C.自/三峡/七百里中
D.从/此山/径仄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4)甲乙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山的温泉洗澡。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做‘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虽:即使/虽:即使;
B.良:甚,很/良:甚,很;
C.引:领/引:延长。
D.绝:断/绝:断。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ABC.正确;
D.有误,应为:从/此/山径仄险。
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自,如果。曦月,太阳、月亮。句子翻译为: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②重点词:犹:还。乃,就。句子翻译为:开始时还想勉强撑着自己走,等到十分疲惫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
(4)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筛选出相关句子,然后进行概括。根据“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等可知,《三峡》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根据“虽兜笼不能容”“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步行良苦”等可知,《游*山记》描绘*山具有险仄、奇雄的特点。
答案:
(1)C
(2)D
(3)①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②开始时还想勉强撑着自己走,等到十分疲惫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
(4)《三峡》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可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等正侧面描写谈;《游*山记》描绘*山具有险仄、奇雄的特点,可结合“虽兜笼不能容”“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步行良苦”等正侧面描写谈。
9.(12分)非连续文本阅读。
病*(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有机物种,它进入细胞后表现出的DNA复制是生命体的特征,而离开细胞后它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结晶体。大多数病*的直径在10—纳米,一些丝状病*的长度可达纳米,但其宽度却只有约80纳米。大多数的病*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而扫描或透射电子显微镜是观察病*颗粒的主要工具。当一个病*准备入侵宿主细胞时,需要以下六个步骤完成其增殖活动,分别是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
新型冠状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人际间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实验表明,结膜是新冠病*传播的一个门户,鼻泪系统则充当了将病*从眼部运送到呼吸器官的桥梁。新型冠状病*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与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相互作用,导致病人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当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时,症状通常较重。新型冠状病*导致心肌急性损伤和心血管系统的慢性损害,并且对于合并基础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发生新型冠状病*感染,往往病情急剧加重,导致死亡。
人的身心是一个整合系统,人的健康状况受到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疫情扩散快的情况下,人们有一定的紧张情绪在所难免,适度紧张也能激发人的自我保护,但过于紧张,反而会影响免疫。在个体层面,身体感染了病*,当然需要对症的药物治疗。良好的心态,可以使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的状态,促进药物发挥好作用。因此,健康心态是抗击疫情的“心理口罩”,在戴口罩、勤洗手的时候,也要戴好“心理口罩”。
很多病*的传播,是人吃野生动物引起的。尽管医学早已确认,野味通常携带大量寄生虫甚至病*,而普通的肉食加工又难以消除,但是,总有人趋之若鹜。在那张刺眼的野味价目表后,隐现的是一条猎捕、运输、销售、加工野味的“灰色产业链”。病*,往往就在这条链上流动,并传播到人群中。
(1)从哪几个角度介绍了病*?
(2)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新型冠状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人际间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3)对以上四则材料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大多数的病*要依靠扫描或透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感染新型冠状病*后,病人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甚至可致人体心血管系统损伤。
C.过度紧张的情绪能够激发人的自我保护,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也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D.猎捕食用野生动物是病*传播的途径之一。
(4)请结合上述材料,给同学们提出几点健康生活的建议。
本题是关于“病*”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提取能力,第二题考查说明文词语的运用能力,第三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第三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1)根据材料一中的“病*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可知,病*是非细胞形态,通过对病*直径的介绍和“大多数的病*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可知,病*体积非常微小;最后一句“当一个病*准备入侵宿主细胞时,需要以下六个步骤完成其增殖活动”可知,介绍了病*入侵宿主细胞的步骤。
(2)“主要”表示绝大多数,说明新冠病*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删去后意思变成了只通过人际间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就太绝对化了,与事实不符,不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
ABD.正确。
C.有误,根据材料三中的“适度紧张也能激发人的自我保护,但过于紧张,反而会影响免疫”可知,过度紧张会影响免疫功能,故选项“过度紧张的情绪能够激发人的自我保护,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说法错误。
故选:C。
(4)这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可通过材料信息,结合生活常识提出建议。示例:禁烟、戒酒、合理规范的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答案:
(1)病*是非细胞形态,病*体积微小;病*入侵细胞步骤。
(2)不能删掉,“主要”表示新冠病*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渠道进行传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C
(4)示例:禁食野生动物;保持心情愉悦;平时坚持运动;注意膳食的平衡。
10.(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感念老师
阎连科
①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飞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株嫩*幼小的苗芽。
②我把这株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③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受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盖世的。
④每年过年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⑤从小学升初中后,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作文中最长的。
⑥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昭示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一样。——这其中有我,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⑦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⑧前些时,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4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⑨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是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⑩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已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1)请概括文中详写的张老师的两件往事。
(2)第④段划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赏析。
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3)下列对第⑧段我“眼泪夺眶而出”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因突然见到三十年前的恩师而激动不已。
B.对老师容颜已老,但形象始终如一的感慨。
C.对当初未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教诲而遗憾。
D.对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的埋怨和悲伤。
(4)根据全文,概括老师的形象。
(5)说说最后一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本文记叙了张老师年前没日没夜地为村民写对联;张老师表扬并推荐我的长作文,同时教育“我”长并不等于好作文,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概括。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概括详写的关于张老师的两件往事,由文章③④段“村里许多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可以概括出张老师年前没日没夜地为村民写对联;由⑤⑥段“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这其中有我的那篇最长的作文”可以概括出张老师表扬并推荐我的长作文,同时教育“我”长并不等于好作文”。
(2)本题考查语言表现力。答题时要从“写什么(内容)”“怎么写(表达技巧)”“为什么(情感、形象)”的角度去考虑。从内容上而言,把张老师没日没夜写对联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相类比,生动形象地写出张老师过年为乡亲写对联时赶工的非常忙碌、辛苦;从技巧上来说,使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通俗易懂,符合作者熟悉的乡村生活的特点,切而形象;从情感上来说,委婉地表达了老师的不辞辛苦以及“我”对老师辛苦劳碌的心疼。
(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ABC.正确;
D.有误,“略带方言的普通话”可知作者心目中依然保留着张老师的美好形象,张老师虽然年龄大了,但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风貌,这里主要突出的是“我”对老师的情感,前三个选项都有对老师的情感态度,最后一个选项属于个人的感慨,与老师无关。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要根据全文内容来进行概括总结。由第③段可知张老师“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度。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受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可以概括出张老师才华全面;由第④段张老师没日没夜为村民写对联,可以得出他热心助人,态度诚恳,同时张老师喜欢书法和对联,也可以看出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一位乡村文化人;由第⑥段张老师对“我”作文的批语和推荐“我”的作文以及30年后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讲述“我”的故事可知张老师教导有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5)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内容、结构、情感心理三方面作答。从内容上来说,句子中的小榆树正是隐喻作者自己,描述自己在张老师的启蒙下,在其精心指导和教育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并取得了成功。从情感上,表达了对张老师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从结构上,这句话与文章开头小鸟衔来小树的种子,我种下小树的情节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美丽的故事为文章增添了浪漫气息。
答案:
(1)①张老师年前没日没夜地为村民写对联;②张老师表扬并推荐我的长作文,同时教育“我”长并不等于好作文。
(2)生动形象地写出张老师过年为乡亲写对联时赶工的忙碌、辛劳;以农人打麦类比,符合作者熟悉的乡村生活的特点,贴切而形象;委婉地表达了“我”对老师辛苦劳碌的心疼。
(3)D
(4)张老师是一位才华全面、教导有方的优秀教师,也是一位为人热心诚恳的乡村文化人。
(5)运用环境描写,以树自喻,隐喻了自己在张老师的启蒙下,在其春风化雨般的悉心教育和影响下,爱上文学,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事实,表达了对张老师发自肺腑的感激怀念之情。结构上,与第一、二段小鸟衔来小树的种子,我种下小树形成照应,首尾部分犹如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给文章增添了浪漫和灵动的文学气息。
11.(8分)名著阅读。
选段(一)连续三夜,红*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惊惶奔逃。红*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选段(二)我注意到A是很喜欢儿童的,经常被一群儿童跟随着。许多的孩子,当送信童子、号兵、传令兵、马夫等,被编成为红*正式队伍,名字叫少年先锋队。我经常看见A和两三个“红小*”坐在一起,和他们很认真地讨论*治问题或者个人的困难,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是 埃德加斯诺 。
(2)简析作者在选段(一)中隐含的立场态度。
(3)选段(二)中的A是谁?原著中还写了他的哪些事情?请至少写出两件。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和中国工农红*以及许多红*领袖、红*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这两个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2)本题考查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作者的立场观点一般都表现在字里行间,所以要注意语段中关键词。比如语段中形容敌*用了“惊惶奔逃”一词,表现他们内心的恐惧与行为的狼狈;而对红*则以“猛攻不停”来形容,表现红*的英勇。很明显作者是站在红*的立场上,表现对红*的赞美,对敌人的嘲笑。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积累。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也很尊重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斯诺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解*治问题和人格问题。生活节俭,爱笑,脱棉衣给小号手等。
答案:
(1)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2)用“惊惶奔逃”形容敌*,“猛攻不停”形容红*,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的嘲笑,对红*的赞扬。
(3)彭德怀。生活节俭、脱棉衣给小号手。
三、写作(48分)
12.(48分)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抑扬顿挫的话语深深地印在学生鲁迅的记忆里,母亲勤劳的一生深深地印在儿子朱德的记忆里……同学们,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你时时记起,难以忘怀,他们可能是曾经与你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亲人,亦或是与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请以“你,留在我的记忆里”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如需出现,可用“A、B、C”等代号。
提示和要求:
(1)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内容,字左右。
(2)注意作文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你,留在我的记忆里”,题目的关键词是“记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还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游戏或是一场表演等等。根据文题的特点,写作时宜采用第一人称,侧重对自己思想感情的抒发。所选内容应与你的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事情不一定很大,但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当时或后来对你产生过很大影响,因此使你久久不能忘怀。“记忆里”通常以倒叙开头,引出回忆。开头要简洁,快速入题,重点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这些事应有一定的震撼力,让人觉得触动大,烙印深,这样才能主题深刻。对一些打动人心的场面、人物要进行细腻生动的描写,反复加强印象,还应有一些必要的环境烘托或侧面描写,以突出主体形象。文章要以记叙为主,可适当地以议论、抒情来阐发感情。
你,留在我的记忆里
当村头漂亮的两层洋房被强制拆除时,这片村庄成了一片废墟。而我对故乡的最后记忆便定格在了这片废墟之上。
一年前,村庄还是那么安定、恬静。留守的农妇们朝起晚归、辛勤劳作。老人坐在树荫下给孙子们讲着这个村庄的传奇与历史。你仔细听就能听到“*河改道”“四马齐驾”的字眼。也有几个野孩子满村疯跑、追逐……我搜索枯肠,也只能找到这几个记忆的碎片。
今天,我重返故乡,迎接我的是一片废墟。这种景象我不陌生,从汶川到玉树到舟曲,伴随着废墟的是痛失亲人的绝望与无助。面对这废墟,我的心竟疼痛起来。当然,我没有亲人埋在废墟之下,可我的家园、我祖先的脚步却被它们埋没。
还是顺着记忆,我摸索着老家的方向:东边有个池塘,我在那里放过鸭子,捉过鱼;门前有两棵杨树,我和堂哥捅了那树上的马蜂窝……
映入眼帘的是尘埃落地的悲凉!隔壁的表叔家正在清理砖瓦,他看到我很高兴,又对我抱歉地说道:“也没办法招待你,东西都搬走了!”从表叔那里我才知道为了推进城市化,村里的人都被通知搬到镇上道路两旁的公建房里,而这片村庄将用来办养殖场。
这便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通一景。
我的思绪不在这儿,我两眼直直地盯着门前的杨树。在废墟的背景下,这两棵杨树显得如此高大,高大后却是落寞的背影。它们像两个巨人似的守候着这个村庄最后的记忆。
而它们也将会被砍掉。
听着树上蝉的哀鸣,我一时竟生起一阵酸楚。
我曾怨恨自己生于农村,总是黑黑的皮肤,脏脏的小手,还有一口纯正的方言。这些都让我刚到城市时遭受了太多的嘲笑和异样的眼神。到今天,我离开老家十年了。十年是值得纪念的周期,十年里我蜕变成了一个喜欢白衬衫、白板鞋的阳光男孩。在我身上闻不到这里的气息了,但有时面对着城市的灯红酒绿,我会怀念这里,离开得越久,离它越近,记忆就越深。
所以我喜欢去老家看看,闻闻十年前日子的味道。今天,我的老家成了废墟,或者说我的家园在废墟之下。
站在村头,我的脚下是千百年来祖先走过的路。经过了多少代的历史,一切都沉淀成弥足珍贵的家园记忆。在当今城市化建设的轰鸣中,这种记忆稍纵即逝。也许到下一代,就消失了。
没有了家园的记忆,我们将成为精神的流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