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人认为在国企里拿着几千工资混饭,还不如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10150857.html

朋友老张,今年35岁,是一家传统制造业国企的老员工。从毕业到公司,一干就是十几年,岗位是普通的办公室人员,月薪到手也就五六千左右。

照理来说,老张平时也是个挺有想法的人,总说着国企外面有许多很好的机会。可是那么多年过去,老张宁愿在国企拿着几千的工资混饭吃,也没有行动起来辞职创业。

其实职场上类似的现象也比较多,那么该如何看待呢?我有三点看法。

一、创业是走钢丝,风险很大

很多人会一边在主业工作的时候,一边羡慕外部创业的机会好。

但真要到了行动落地的阶段,却没有决心辞职出来,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创业就像走钢丝,风险较大。

首先,外部的就业环境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乐观。尤其是今年发生了疫情,老张看到身边许多中小企业都倒下,自然就会担心:假如自己出去创业,是否也遭遇失败的结果呢?

其次,创业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国企上班虽然工资不高,但起码收入是稳定的,自己也不需要额外投钱。

记得我身边有个朋友,当年自己创业砸了30万的启动资金开餐馆,最后餐馆生意不好,只能关门大吉,支付了各种工资和费用后,30万的成本基本就是打水漂。

最后,创业失败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面打击,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可能也受到影响。

有的人创业失败后,再回到职场求职打工,信心也低落了很多,或者面试官看到这样的失败经历也不太待见。

上述这些都是很大的风险,这也是为何老张只停留在口头说,却迟迟不行动的原因。

二、无法离开国企的舒适区

老张在国企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是五六千,看起来在一个省会城市并不算高,但是任何一份工作的回报并不能只看工资总数。

举个例子,一家互联网企业让员工模式去工作,月入1万;和老张国企朝九晚五双休日,月入去比较,其实从时薪的角度看,未必前者比后者高很多。

即使我们大脑里头还没有建立起“时薪”这个概念,在我们考虑工作的时候对性价比一定有所觉察的。

老张曾对我说过,这家国企工资是不高,但公积金等福利待遇很好,年底还有年终奖,一年下来现金性和非现金性的收入也还算不错。

再叠加刚才所提到的时间问题,要他果断放弃国企的工作去辞职创业,内心必然会非常纠结和犹豫。

心理学喜欢把一个“舒适区”的名词来形容老张这样的心理状态,人要走出自己的既得利益,去面对未知的环境,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三、对职业规划的不清晰

那么老张不敢出去创业,但却有些在国企或者机关单位的人敢于跳出去创业,甚至还做成功了,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我觉得有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是至关重要的。那些有职业规划的人,一般都考虑清楚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目前所在的平台是否还有往前发展的机会。

比如老张的国企单位,内部晋升的可能性大吗?自己还可以努力做些什么去突破现状。

如果是努力了都看不到太大希望的,那自然是可以考虑往外跳。

第二、外部创业的机会如何。

那些成功的人,不是上来就盲目创业,而是事先做了许多可行性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准备好了创业的各种资源。

包括金钱资源、人脉资源、时间资源、能力资源、心理资源等等。

甚至还有的人前期是先从副业开始干,逐步再从副业转向主业,这样的成功机会显然就更大。

写在最后

创业这件事,想说爱你不容易。我们生涯的每一个重要选择,都需要慎重评估,理性思考。

否则,真的一不小心,就让自己后悔终身。

当然掌握分寸并非容易的事情,很多事又不能靠实践去验证——毕竟行差踏错一步,可能就完了。

怎么办呢?要么拜个高人为师,要么学习高人的知识。

前者需要机缘,一般人没这个运气;后者我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社会常识全知道》这本书。

这本书系统地从形象、礼仪、场景口才、语言沟通、社交心理、与人相处、识人、人脉、办事、送礼、宴请、潜规则、职场生存、创业、理财、休闲、安全、防骗等十八个方面深入解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一些零星的观点很耐人寻味。整个书都是百科的形式,纯粹的干货,比罗里吧嗦说半天废话还没把自个儿的思路讲明白的好很多。

这本书原价59元,目前正好有优惠活动,在百度里面只需38元就能买到。

涉及到个社会职场相关的常识,哪怕收获1%的内容,对于职场和生存都是大有裨益,不说多赚,至少能让你避免很多坑。

一顿午饭的钱,全书共70万字顶7本书了,需要的点击上方链接就能购买了。

#职场达人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