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治题型分类:
主观题题综合技巧篇
*治主观题均为材料解析题,都由材料+设问组成,设问又可分解为知识+问题。相应地,答题逻辑必然依据材料、知识和问题这三个要素确定。研究发现,尽管高考试题的答案都是体现了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运用知识、结合材料,按照问题指向生成答案),但三个要素对构建答题逻辑(思路)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问题本身的逻辑层次即“问题逻辑”对答题思路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必须首先予以考虑;有的试题指定或规定了答题所需运用的具体知识,则答题逻辑会受知识本身的逻辑即“理论逻辑”的影响;而探究类的题型,其答案主要依据材料所呈现的事实答题,则材料本身的逻辑即“事实逻辑”深刻影响答题逻辑;而有些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具体的知识限制和材料支撑,回答问题需要借助生活常识,即“生活逻辑”。
第一:审问项
*治主观题是先给材料再设问,在解答时则反过来先抓住设问进行审题后再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增强针对性节省时间。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
1.审范围,
即弄清回答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属于四大板块中的哪一块,或者根据设问中的关键字词提示找出属于哪一单元或哪一原理。
(1)判明知识范围
每个问题要求学生所运用的知识类别和形态,在设问中一般会指明清楚。这里要强调在有些设问中,规定了某一范围(知识范围较宽),但通过“限定词”指向这一范围的某一具体知识点(知识范围收缩)。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审读设问。
知识类别:经济、*治、文化、哲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明确设问主体
*府(国家)、**、企业、公民等在经济、*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口。在审题的时候要明确设问的主体,以利于调用相应的知识。
经济生活府、企业、个人等;
*治生活:国家、**、公民等。
这是答好主观性试题的前提条件,否则南辕北辙,劳而无功。审哲学题范围时要注意“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的观点”的区别。
2.设问指向
所谓“设问指向”,是指设问要求学生完成的具体的学科任务。高考*治试题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完成相应的学科任务,如“描述与分类”(回答“是什么”)、“解释和论证”(回答“为什么”)、“预测与选择”(回答“怎么办”)、“辨析与评价”(回答“怎么样”)等,以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
明确设问指向,就是明确设问要求回答“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是“怎么办”还是“怎么样”。只有明确了设问指向,才能确保答题方向的正确,避免答非所问。
3.审分值。
一般说来,高考是每个答案要点是3~4分,如果一个问题的分值是10分,则该题的要点一般为3~4个,为了保险起见可多答1~2个要点。
第二:审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作为答案要点,是*治主观题的特点之一。材料包括设问和背景材料。
首先,要充分挖掘设问中的关键词即能提示我们联系教材哪些原理观点来回答的字词,来寻找答案要点。
其次,背景材料通常分为文字型和图表型两种。
读文字型材料时可以采取分层概括法,即将材料以句号或分号为标志分成若干层次,再逐层根据材料的关键字词联系原理或归纳浓缩句意提取答案要点。
读图表型材料时,分为三步:
1.看标题。大致了解该表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看图表。按照先横(看变化)后纵(看差距)再纵横结合的顺序来前后、上下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归类,注意特殊年代要转换,如:年(改革开放开始)、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等。
3.看备注。这一步切切不可忘记,备注也是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我们分析得出答案要点的重要信息。
另外分析图表型材料时还要注意三点:
1.一般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如成绩又要看到消极的一面如问题。
2.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答案要点不仅要直接描述图表所反映的现象,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要注意透过这些现象所揭示的本质。
3.对于“图表或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的问题,多数是一种因果关系,但一般不直接说是因果关系而是具体阐述。
第三:组织答案
一、主观题的组织答案总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二、主观题不同类型的答题要求
*治主观题根据答案涉及的知识范围可分为微观型(只考查某一条原理)和宏观型(涉及多条原理)两种。
如果是微观型,直接参考备注或仿照典型例题结构作答,一般《*治、经济、文化生活》按“理—析”作答,《生活与哲学》按“理”(阐明原理内容)、“析”(结合材料分析)、“结”(得出结论,回答怎么样或怎么办)的结构作答。对于“请你谈谈、如何理解认识”这类没有明确回答对象的题目,一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思路来思考和组织答案。
宏观型问题的答案要点则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1.来自材料。根据阅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时找出的关键词句,联系教材的原理观点得出答案要点,即遵循从材料到原理的思维。
2.来自教材。运用教材中的原理观点去体会材料得出答案要点,即遵循从原理到材料的思维。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熟练而准确运用这条思维,必须构建高中*治主要原理体系。不仅要记住原理名称,而且要依托教材熟练掌握原理内容。
3.来自热点。将问题与时事热点特别是长效性热点联系起来得出答案要点。
如:经济生活和*治生活题通常都可先考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热点,经济生活题还可联系“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治生活题还可联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治文明”等。
至于具体回答宏观题时是否结合材料分析,我们的原则是尽量分析,一般采取演绎法即先答原理观点后结合材料分析,意义类题可直接表述为“有利于...”“只有...才能...”。另外,对于“怎么办”之类的措施题可以采取主体定位法。
三、在组织答案时整体上要求注意“六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三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格式化
一是要点化(每一要点前标注番号,常用①②③);
二是段落化(分层次,一个要点一个自然段,每段开始空两格,给阅卷老师一个清晰爽目的感觉)。
3.答案结构逻辑化:通过分析尽力找出所有答案要点,先打腹稿简单构思后再下笔。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宏观微观、先后、主次等逻辑关系。
4.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治术语或时*精辟术语。
5.答案编写完整化:一般“理”前“析”后(体现类题一般先“析”后“理”),即将简明准确的原理观点放在段落前面,来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除意义题外一定要适当分析;宏观类题答出要点后稍加阐释就行。哲学的“理”一般包括原理和方法论。
6.字迹书写整洁化: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明显错误的部分在旁边打上小叉即可,不必删去,删去既影响卷面还可能是正确的。另,一定不要留空白,实在答不出,哪怕是把材料中的关键字词照抄过去也可能多得几分。
例2: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数字经济,更是创新经济、开放经济和代表未来的新经济。
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形下,数字经济被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根据预测,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将达16万亿美元。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与星巴克合作,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门店。走进烘焙工坊,用手机“扫一扫”,不仅能看到一杯咖啡的“诞生过程”,还能加入不同场景,让平日的下午茶有了海边度假的感觉。门店也可通过数据捕捉需求,提高效率;手机按下键盘,热乎乎的咖啡就自动煮好,机器还能进行智能清洗……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
例3:*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是各种要素在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