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抑郁障碍的症状表现。
上次为大家介绍了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今天介绍抑郁障碍的伴随症状,也称为心理学症状,包括焦虑、自罪自责、精神病性的症状、认知症状、自伤行为等。
欢迎走进今日“心理知识科普馆”
焦虑
焦虑和抑郁像是孪生兄弟,大多数抑郁患者都会同时存在焦虑,而且焦虑可能影响ta们就医时候的主观描述。
虽然是因抑郁起病,但是困扰ta们、影响ta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是焦虑。抑郁共病焦虑的时候,主要会表现为心烦、担心、胡思乱想等,比如担心意外发生或者情况失去控制,在这种情况之下,可能会出现一些易激惹、冲动的表现。
焦虑也会伴发一些躯体症状,比如心慌、胸闷、出汗等等,这些躯体症状往往会掩盖主观焦虑体验,成为我们就医看病的主观描述。
思维迟缓
思维迟缓即反应迟钝,思考问题的时候产生困难,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脑子生锈了,觉得思维缓慢、迟钝。
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决策能力的下降,之前行事果断的人在抑郁后会出现思前想后,考虑以往ta不会考虑或者不必考虑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患者做一些重大的决策。
认知影响
在学习和记忆方面,记忆力下降影响到学习,多表现为近事的遗忘(对儿时、远期记忆还是不错的。对最近的事情,比如背书学习、记单词则容易遗忘);注意力下降表现为:尽管在课堂上很努力地想听课,但注意力很难集中。除此之外抽象思维的学习能力也会有一定的降低。
伴随抽象思维、学习能力降低的同时,还会有思维灵活性下降。患者可能有以下主观描述:感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从事一项活动时很难持续。尽管有时候会制定一些学习计划,但很难坚持下去。
认知改变多为抑郁症的一过性的改变,也就是说,在抑郁症缓解逐渐康复之后,认知水平会恢复到我们患病之前的水平。
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是最常见的认知症状。除此之外,认知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改变:比如说负性认知偏差,即以悲观的情绪、悲观的态度去看待周围事情,对各种事物都会做出一种比较悲观的解释。
我们可能会认为世界是黑白的,是没有色彩的。负性认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无”:患者感到自己是无用的、无助的、无望的。
无用是评价的降低,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价值,充满失败,一无是处。尽管患病之前在各自的领域可能有不少成就,或者非常出色,但患病之后,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无用感,甚至感觉到自己对别人没有任何用处,而且会觉得别人也丝毫不会在乎自己。
这种无用的体验在最开始的表现就是自我评价的降低。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是过度谦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患者是慢慢地在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时,我们更需要去给予信心、鼓励和支持。
无助是感觉自己无能为力,孤立无援。患者在患病之前都会有一些朋友,但在患病之后,很多人往往不会选择向朋友倾诉,或者跟朋友坦白自己有抑郁症。
一方面是病耻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负性认知所带来的一种无助感,无法求助他人的原因是觉得别人帮不了我们。
这种无助感也会成为治疗的一个阻力。由于无助感的存在,会使患者对现状缺乏信心,也可能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其疾病状态无法通过治疗好转。
患者不仅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会对周围的环境失去信心,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经历了无用和无助的情感体验之后,常常会产生一种无望的感觉。无望,是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希望,觉得自己没有出路、前途渺茫。需要注意的是,无望症状往往是与自杀观念密切联系,所以要提高警惕。
自罪和自责
自罪和自责可以认为是一个加重的过程。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会产生自罪自责,主要表现为过度贬低自己,以一种消极、否定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成功将其归结于运气。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对以前的事情——一些轻微的过失有所回忆,继而批评自己,误认为是自己的轻微失误对别人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产生一种负罪感。
这种轻微的小失误在很多年来我们其实并不在意,但在抑郁发病之后,则会回想起这些事情,仿佛像洪水一样冲进脑子里。
在这种强烈的自罪自责观念的影响下,事态可能会出现不好的发展,很可能出现自杀行为。
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激越
精神运动性迟滞在心理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行为方面表现为行为迟缓,比如生活被动、卧床时间增加;不想做事、不想学习、不想工作;不愿意外出、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不愿意从事兴趣爱好相关的一些活动。
比较严重的精神运动性的迟滞,会形成抑郁性木僵。激越在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脑中会进行反复地思考一些漫无目的的事情,思维没有条理,但是大脑是持续紧张,注意力很难集中,这就是所说的思维迟钝、思维迟缓。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能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在行为方面会出现烦躁不安、紧张,比较常见的一些表现有不停地走动、手上有抓握动作等。
精神病性的症状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幻觉和妄想。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发生的幻觉和妄想,往往与现实是有一定联系的,也与心境相互协调。
往期相关系列
孩子VS成人——青少年抑郁大揭秘
“能上学就是不抑郁吗?”——抑郁障碍的简单概述
“抑郁发病,遗传说了算?”
“不是我们不想好好的,而是我们生病了。”——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
加入我们吧
▽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