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备注“22入群”加入北大心理考研群
导读:为帮助考研小伙伴沿着正确的路子复习,未名团队将持续更新北大心理新鲜上岸同学经验贴,希望帮助大家在成功经验中总结方法、领悟心得。
今天为经验贴第11弹,工作两年后三跨一战上岸的叉烧,供大家参考借鉴~
1
个人情况
工作两年后选择考研,三跨考生,一战上岸,初试专业课因手速问题有些题目没来得及写,根据专业课成绩来看,作答完的题目基本接近满分,复试较初试向前冲了十多个名次,顺利上岸。
2
关于动机
(1)考研动机
研究生不仅是身份,更是平台。我考研的目的,是希望寻求更新的生活状态,幸福感源于我们自己对人际质量的评价,而在大部分的社会里,教育是超越环境局限最高性价比的一种方式。所以如果想要身边围绕更优秀的人,见识更广阔的世界,知晓更有趣的真理以求得更自足的生命状态,建议大家尽力去让自己接受更好的教育。
(2)就业动机
就业两年之后重新选择读研,反观本科毕业之初从未萌生考研的念头,这种变化背后绝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停滞。在此我个人的建议是重视你的第一份工作,并且不要觉得社会上专业和就业不对口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无所谓,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一个专业上深耕是为了获得在本专业上的优势生态位,所以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对个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价值不大的。
(3)兴趣动机
发现你自己的优势而不仅仅是你想做的事情,很多人会将自己所想要做的和所能做的事情搞混,比较好的方法是保持自我回观,在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观察你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entalization,这与心理学中的三位脑理论所相一致的地方在于,我们个体的情绪与潜意识是面对复杂决定最好的决策参照。
不要花费宝贵生命碌碌于补足短板,例如寄希望于读心理学能够修复你的心理问题,而要尽力发展你的优势。当你发现做一件事情时能够给你带来愉悦与自我价值感,那么这件事应当就是你自己的个人禀赋所在。
3
关于选择
(1)院校选择
研究生院校是个平台,未来的三年所要度过的地方意味着你将成为什么圈子当中的一员,接触什么样的资源以及能够参照什么样的榜样。当初选择北大,没有与任何其他学校进行对比,也没有考虑难不难考的问题,曾经在北大有过本科交流研习的经验,深切的明白这环境如何塑造着每一个人的生命状态。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选择院校的时候如果有条件,去感受一下校园风气,如果没有,那尽量选择本专业实力强且综合性更高的院校,而北大在应用心理研究领域是国内顶尖的院校。
(2)专业选择
和选择学校一样,我一开始就选择了心理学,心理学是直接以人为对象的实证科学,意味这一专业领域无尽的可能性与复杂度,我本人是一个实证主义者,并且对人类行为充满好奇。
建议大家在前期选择专业的时候,直接到这个专业最好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