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暴富,你要了解的一些心理学小知识上 [复制链接]

1#
中医皮肤病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ft/150221/4580656.html

今天我要谈的这本《身边的金钱心理学》,占据了我一天的注意力。

最初接触这本书是偶然在某个平台听人讲它,里面有些颠覆我们固有认知的一些关于金钱的心理学研究结果。我越听越感兴趣,于是找来了原书来继续探索里面一些好玩有趣的的理论。

作者周欣悦搜集了很多关于金钱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报告,结合鲜活的生活案例和自身经历,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和金钱的关系。作为认知拓展类的书籍,可以一读。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几个让我印象最深的几个观念:

要想阻止某人干某事,就支付某人干某事的钱。

先讲一个很多做金钱相关研究的人引用过的小故事。

有个犹太人,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小镇,开了一家裁缝店。过不久生意做起来之后引发周围人的嫉妒和不满,于是有人找了帮地痞流氓去他店里捣乱。地痞流氓经常跑到店门口一站,开始大声辱骂,结果客人纷纷吓跑,根本没法做生意。犹太人又害怕又焦虑,自己势单力薄,不能和这群流氓发生正面冲突,好言相劝也不管用,怎么办才好呢?于是店主想了个办法,后来那些流氓们还真的没有再来骚扰了,你们猜猜,用得什么方法?

原来,店主第一天等地痞流氓们来店里的时候,就立马给了每人10美金作为他们努力的回报。这些家伙们看到耍泼还能拿钱,变得更加兴奋地大声辱骂了一下午。第二天他们再来的时候,继续大喊大叫,期待店主给赏钱,但是店主说生意不好,只能付得起5美元。虽然比起前一天,地痞流氓们有些不爽,但是5美元也是钱,于是拿着钱嘲笑了店主一阵子就离开了。

又过了一天,地痞流氓们又来报道了。店主没辙,无奈地说,现在只有1美元给他们了,说着就转过身去抽屉里掏。结果这些流氓们特别气愤,对着店主吼:“才1美元,打发要饭的呢?我们这帮人绝对不会天天跟你这个智障把时间耗在这,这点钱还不够塞牙缝的。”结果,这群人气愤地离开了,再也没来骚扰过。这个犹太人又能平静地做生意了。

怎么样,看完这个小故事,是不是觉得很神奇?我们的固有认知以为,鼓励一个行为,可以通过奖励金钱的方式。但是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看到,原来拿钱奖励,会抑制人们的行为。这让我不得不想到一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该不该奖励孩子学业上的进步?

我认为不该。有些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多做一些正向的行为,会答应一些物质的奖励:买一个玩具,多给一些零钱,或是答应去游乐园玩。我的父母就曾经对我使过这一招,还好他们奖励的力度不大,激发不出我的动力,不然可能后果不堪设想哈哈。

为什么不该?

因为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等于把“物质”引入到了孩子的评价体系。就跟上面的小故事讲的一样,一开始地痞流氓对他们行为的评价体系是店主的恐惧害怕程度,店主表现得越恐惧、越焦虑,流氓们的捣乱成就感越大。但是后来店主聪明地用“钱”来替换流氓们的评价体系,这些破坏行为不再取决于店主的恐惧程度,而取决于店主给他们多少钱了。

同样,孩子在学业上的进步,本身就可以通过“好奇心的满足和他人的称赞”这个评价体系,来获得内在动力去驱动孩子在学业上的进步。如果突然要把“物质”替换掉之前的评价体系,那父母将来一旦停止这种奖励,孩子也会丧失对学习的动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职场,在金钱的激励下,我们不一定能表现得更好。

心理学界有一项有名的“蜡烛实验”,年,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Duncker)给参与实验的人出了一道脑经急转弯:给你一盒图钉、一根短蜡烛,如何将蜡烛固定在墙上的软木板上,并且在点燃蜡烛时蜡油不会滴在桌面上?参加这个实验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一半有金钱奖励,而且越快解决,钱越多;另一半则没有任何金钱奖励。

来,我们公布答案。把放图钉的盒子变成烛台就行了,如下图。

而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有金钱奖励的人,解决问题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在金钱奖励的压力下,试验者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而很难跳出思维的框框。所以,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金钱的奖励对提高人们表现是有局限性的。老板给员工1万元奖金可能会让他更卖力干活,但是未必能让他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工作问题。这种情况,在书里被称作奖励窒息(Choking)。当外在的奖励很大时,人们的表现反而变得不佳。奖金越高,压力越大。

那什么时候金钱奖励会让人表现更好呢?简单的任务。例如上面蜡烛的实验,研究者发现,如果把图钉从盒子里拿出来分开放好,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有图钉、盒子、蜡烛三种东西,难题一简化,有金钱奖励一组的完成速度更快了。

总结以上,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我们不了解金钱和人们心理的关系,使用金钱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如果对你有启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