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学小知识父母正确对待孩子的坏习惯 [复制链接]

1#
有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

有人在一个社区里,放了一辆车,过了一周后,这辆车仍旧完好无缺。这个人用锤子把车窗敲了一个大洞,结果几个小时后,车辆就不见了。

这便是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GeorgeZimbardo)的破窗效应实验。

当车窗破了,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破坏,甚至把整辆车也偷去。当一种不良现象发生后,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导致更糟糕的后果。

换言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当一个孩子的坏习惯和坏行为,从一开始总被父母纵容,孩子会把坏习惯和坏行为当成每天的生活,甚至习以为常,继而在这些坏习惯坏行为的基础上,又会发展新的坏习惯坏行为。

等哪天父母再想起,并企图让孩子改正的时候,就难了。

日常生活中,那些育儿“破窗效应”的做法,父母们该警惕:

比如,吃饭、穿衣、穿鞋,父母总是帮孩子做,从没有教孩子自己动手,孩子便会变成生活的“废人”,甚至觉得自己吃饭、穿衣、穿鞋是爸妈的责任;

比如,孩子玩具从不收拾,父母也总是放任孩子玩具乱放,孩子便可能“天女撒花”,玩具丢得到处都是,甚至觉得收拾玩具是一件傻事;

比如,玩游戏时,父母总让着孩子,让孩子总赢,哪天孩子跟小朋友玩时,孩子输了便崩溃大哭,还说对方是“坏小孩”;

比如,孩子拿了一个陌生的橡皮擦回家,父母不仅没质疑,还说“幸亏没给你买新橡皮”,结果第二天,孩子又带回一支陌生的铅笔……

日常养育孩子,父母们需要从一开始便避免踩中“破窗效应”:

比如,从孩子会走路开始,父母总是鼓励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和小家当,把玩具绘本等“物归原处”,即使孩子收拾得不够好,父母也要从一开始,便给孩子埋下“物归原处”的好习惯“种子”;

比如,从孩子想自己穿衣、吃饭开始,父母总是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动手,弄脏了不厌其烦地收拾,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从一开始便给孩子埋下“自己动手、自己成长”的好习惯“种子”;

比如,从孩子玩游戏开始,父母既让孩子赢,也允许孩子输,没有人总会赢,也没人总会输,让孩子接受真实的世界,也帮助孩子微笑面对输,从一开始便给孩子埋下“乐观面对输”的好习惯“种子”;

又比如,从孩子带回一个陌生橡皮擦回家的第一天,父母便要询问来源,及时归还他人的东西,并且明确告诉孩子,“想要文具爸妈可以买”,从一开始便给孩子埋下“不乱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种子”……

从一开始便避免踩中“破窗效应”,绝不让坏行为坏习惯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其实,育儿跟“修车”很像。

当孩子那辆“汽车”,在第一个“破洞”出现时,父母如果放任不理,孩子便会出现更多的坏行为坏习惯;当孩子那辆“汽车”,在第一个“破洞”出现时,父母及时维修和填补,没让这个破洞越来越大,也没让更多的“破洞”出现,而是把第一个破洞修得“不见痕迹”,那么行为习惯良好的孩子,还会带来更多的优秀行为和优秀习惯。

当孩子已经踩中了“破窗效应”,补“窗”也是父母最直接和最合适的做法。从孩子身上最显而易见的坏习惯坏行为开始,选择一个你最想先填补的“破洞”。当你修补好第一个“破洞”后,你可能会获得反“破窗效应”的惊喜。

所以,平时没事儿,给孩子擦擦“窗”,看看有没有“破洞”!

本文转载自心种子教育

心理咨询师推荐李传青,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四级育婴师,潍坊市第一届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常委,潍坊市第二届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心理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临朐县第十届*协委员。擅长青少年早恋、叛逆、厌学、家庭正面管教及长期慢性病人、肿瘤病人、孕产妇的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咨询。

窦玉,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研究生。主攻人际交往心理咨询,对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适应不良问题、人格发展问题的改善和系统治疗以及对来访者影响最小的沙盘游戏治疗。

在这里,您是被尊重的,您是安全的,咨询师会聆听您内在的声音,给您以心灵的力量,我们将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如果您心里有困扰,请拨打-,心理咨询师李传青、窦玉和您在一起。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