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小知识心理危机干预 [复制链接]

1#

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13周年。岁月抹去了毁灭,却无法抹去痛苦的记忆,我们怀念逝去的生命,也怀念关键时刻的生死相救,怀念灾难面前无边的爱。

然而就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一位亲身经历汶川地震被埋的人作家李西闽自杀未遂;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失去亲人自己还得投身救灾,最终在家中自缢身亡,让人惋惜又震惊。

根据国际一项统计数据,大灾害之后约有30%的人可能会在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处于慢性心理创伤状态。

这一组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注意到对于这部分人群必须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和创伤应激障碍防治,并且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人人都应该拥有基本的心理知识,以观察自身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心理危机干预吧。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和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那么,我们要怎么来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ABC法吧。

ABC法/p>

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

C、认知调整,情绪减压和哀伤辅导。

1.首先要取得受伤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3.对访谈者提供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知识的宣教、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应付能力;

4.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积极处理急性应激反应,开展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等,以改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5.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作用,鼓励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3年了,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灾难面前守望相助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于类似事件的相关预案,建立长效有序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卫生服务机制,让人人都拥有基本的心理知识,能观察自身的心理变化。

快来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