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选择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加快康复,避免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怎样得的 http://m.39.net/pf/a_6559327.html

本文可试读部分内容,完整版可点击

“阅读原文”跳转阅读

在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共同点,并介绍了社会派、学院派和医疗派3种不同工作侧重点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特点,供家长参考并理性选择。

(点击回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啥区别?如何选择才能加快孩子的康复?)

今天这篇文章继续针对家长关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疑问,提供实用的建议和分析,具体包括如下要点:

1、我常说,我们晴日心身医疗采用的是临床心理干预。那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又有什么区别?

2、寻找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存在多尝试、多对比的过程,父母该如何跟孩子沟通,让孩子保持耐心和信心,并避免遭受二次伤害?

3、孩子出现哪些迹象时,父母应该停止孩子接受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4、如果孩子接受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后,变得特别仇视父母,父母该如何处理?

什么是“心理干预”

我们经常说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与一般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很大区别。为什么这么说?

在学术上,心理干预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及定义,主要指针对各种心理问题或精神心理障碍,利用心理学理论、技术令来访者恢复心身健康。

所以,广义上的心理干预包括了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而从狭义上看,一般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基于传统的心理学理论及技术,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或精神心理症状,在其外显记忆层面进行处理。所以,一般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往往耗时很长,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甚至十几年。

甚至有部分学者认为,长期心理治疗的有效因素不在于哪种技术或流派,而是在来访者对治疗师感到信任的前提下,治疗师长期的陪伴,心理的支持,理性的指导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是根据最新的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理论,尤其是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理论创立的,主要包括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和深度催眠下条件反射重建技术(CRRDH)。

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能够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高效化地修复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令其症状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缓解,甚至在接受完深度催眠之后完全消失。

换言之,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技术可抵达的记忆层面更深,而且整体时间短得多。这与一般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明显不同。

再加上,“心理咨询”一词容易令人望文生义,让人以为这就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或患者通过共情、倾听、适当地提一些建议,甚至有家属称之为“话聊”。当然,这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释放负性情绪,提供心理支持,但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难题。

而心理治疗虽然在医疗机构内进行,但其所依据的心理学理论和采用的技术实际上与心理咨询没有本质性区别。当然,医院里的心理治疗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更有针对性,相对来说效果可能更好,这只不过是因为心理治疗师对于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更熟悉,又有精神科大夫的指导或支持。但与心理咨询一样,其效果显现都是比较慢的,无法精准化地找到心理根源给予高效修复。

另外,很多心理咨询师自诩“情绪垃圾桶”,指的是来访者、患者将自己的负性情绪都倾诉给心理咨询师,容易加重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压力,变成“负能量”的传递。

部分心理咨询师能够自行处理,对其影响并不大。但也有部分心理咨询师无法很好地消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或激活其曾经相似的心理创伤,渐渐出现情绪的症状。

所以,一般来说每个心理咨询师都需要配有心理督导,而心理督导师的主要职能是及时察觉、疏导心理咨询师的负性情绪,促进其心理成长和心理咨询技能的提升。可以说,心理督导师是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

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则有很大的不同。在实施该技术之前,我们不需要太多地了解病理性记忆的细节,也就是说,不需要患者向我们过多地倾诉,释放负性情绪,这并不会明显地提高疗效。更何况,很多早年的病理性记忆患者已经忘记了。

所以,我们只需要简单地与患者交流,了解大概的症状、患者的疑惑和干预目标,在简单进行理论、技术介绍和催眠感受性测试过关后,接着就可以进入深度催眠病理性记忆修复的阶段,在深度催眠下能够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地找到其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并进行高效修复。

因此,为了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明显区分开来,我们便采取临床心理干预的说法。

另外,绝大多数患者前来就诊之前,曾接受过其它机构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在多次尝试心理服务但疗效不佳后,他们会下意识地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失去信心。如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还遭受过二次伤害的话,还会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产生厌烦、排斥心理。

而我们采用“心理干预”的说法,部分原因还包括了尽量避免激活患者的相关心理创伤,缓解他们对心理服务的抵触和排斥,有利于建立信任关系。

如何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父母带孩子寻求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之前,一定要询问孩子并征得其同意,这十分关键。当父母给了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尊重他们的意愿后,可尽量避免后续发生不理想结果时,孩子将一切过错归咎于父母。

但是,并不是同意了就完事大吉了。孩子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感受和态度是会变化的。有些孩子起初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满怀希望,但后来发现与预期有较大差距,他们可能会开始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再接受。

所以,父母最好与孩子提前沟通,给予理性地积极引导,比如:

如果尝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后发现效果不佳,咱们不能“非黑即白”、以偏概全,不能否定所有的心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干预。

本文余下内容可点击“阅读原文”跳转阅读

我们已开通了晴日知识课堂,可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