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日一练227日2020年教师资格 [复制链接]

1#

一、单选题

1.某幼儿能够依靠生活作息制度来认识时间,如“下午是午睡起来以后”。这说明该幼儿()。

A.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来对时间定向

B.依靠生理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

C.能够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D.有了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

2.()岁左右是幼儿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幼儿的活动兴趣、同伴选择及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A.1

B.2

C.3

D.4

3.为避免儿童因模仿影视作品的反面人物而形成不良品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最恰当的做法是()。

A.避免幼儿看此类影视作品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尽量选择反面人物少的影视作品

D.选择有正面榜样作用的影视作品

4.如果是色盲或失明儿童就无从发展视力,也就培养不成画家了。这表明()。

A.遗传决定一切

B.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前提

C.后天环境决定遗传素质

D.教育起主导作用

5.使心理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的是()。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

6.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的儿童身上看到。

A.6个月

B.8个月

C.12个月

D.15个月

7.儿童语言的基本发展顺序是()。

A.听、说、读、写

B.听、读、说、写

C.听、写、读、说

D.写、听、说、读

8.婴幼儿出现喃喃语声的阶段在()。

A.0~2个月

B.3~4个月

C.4~8个月

D.9~12个月

9.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年龄特征基本相同,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每日一练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2.27日)(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仅有生物性的时间知觉,还通过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2.B

2岁左右是幼儿性別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幼儿的活动兴趣、同伴选择及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3.D

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总是“张着眼晴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为了避免儿童因模仿影视作品的反面人物而形成不良品德,成人最好是为幼儿选择有正面榜样作用的影视作品。

4.B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5.C

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6.A

儿童同伴之间的交往,最早可以在6个月的儿童身上看到,这时的婴儿可以互相触摸和观望,甚至以哭泣来对其他婴儿的哭泣做出反应。6个月以后,婴儿之间交往的社会性逐渐加强。

7.A

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在后,即儿童先听馑,后会说。儿童书面语言的产生如同口头语言,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先会阅读,后会写作。儿童语言的基本发展顺序是听、说、读、写。

8.C

04个月是婴儿的简单发音阶段。发音是一种本能,没有任何符号意义。48个月,婴儿开始连续重复同一音节,出现喃喃语声。9~12个月,婴儿开始模仿发音,出现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

9.D

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在某些心理年龄特点上基本相同,这说明的是稳定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