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必备考点 [复制链接]

1#

01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第一节学前教育心理发展趋势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般趋势(口诀:简具被零)

(1)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齐全到齐全

从笼统到分化

(2)从被动到主动

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3)从具体到抽象

(4)从零乱到成体系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1)发展的高速度;

(2)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3)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的表现:

(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

(3)不同儿童发展的不均衡

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或乳儿期——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

出生到满月(0-1月)的年龄特征: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发生的标志——条件反射的出现

婴儿早期(1-6月)的年龄特征

(1)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4-5月

(2)开始认生5-6个月(认知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变化)

婴儿晚期(6-12月)的年龄特征

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6-12月

依恋关系发展

4.先学前期(1-3岁)的年龄特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2岁)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独立性的出现是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2岁左右出现自我意识)

5.学前期或称幼儿期(3岁-6岁)——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6.学前初期(3-4岁)的年龄特征(口诀:初期自理情绪大依靠行动爱模仿)

(1)最初步生活自理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7.学前中期(4-5岁)的年龄特征(口诀:中期任务做游戏活泼好动爱具体)

(1)更加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8.学前晚期(5-6岁)的年龄特征(口诀:晚期好问好学会认知抽象思维有个性)

(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第四节关键期、最近发展区等基本概念

1.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

2.危机期(转折期):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

3.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一时期,就难以产生。(语言和感知觉方面)

4.敏感期或最佳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5.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6.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的重要标志。

第五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客观因素:遗传因素、生理成熟因素、社会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

(2)主观因素:儿童自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2.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遗传因素还制约着儿童生长发育过程。

3.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如下:

遗传因素提供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遗传因素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4.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如下:

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5.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重要条件

6.相关理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顿、霍尔、格赛尔(口诀三尔是遗传)

高尔顿——“遗传定律”(认为遗传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

霍尔——“复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在某一种机能生理成熟前学习训练的效果不大。)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与斯金纳

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完全否定儿童的素质、年龄特征以及内部状态的作用。

斯金纳——“操作”、“强化”来任意塑造人的行为。

(3)二因素论代表人物——吴伟士、施太伦

吴伟士——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施太伦——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性质和外界环境二者的”辐合“或”会合“。

(4)相互作用论

7.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当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需要。

02

第一节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口诀:整首近大无)

(1)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首尾规律;

(3)近远规律;

(4)大小规律;

(5)无有规律;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言语活动表现形式分为三类: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2.幼儿期主要是发展口头言语

3.接受性言语(感知、理解)先于表达性言语的出现

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1岁左右)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

4.婴儿发音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3)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5.言语的形成——1岁以后6.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先听懂,后会说

7.先学前期口语发展的两个阶段/p>

(1)不完整句阶段;

(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8.单词句阶段(1-1.5岁);双词句(1.5-2岁)

9.(1)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

(2)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10.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4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语音的关键期。4岁以上幼儿一般掌握全部语音。

11.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词义的深化。

12.4-5岁是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13.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

掌握实词的顺序:名词——动词——形容词

掌握词频率的顺序:代词——动词——名词

3-5岁幼儿常常出现“造词现象”

14.学前儿童语法的掌握:

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15.2岁以后,儿童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

简单的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作为幼儿常用的基本句型。

16.儿童掌握举行的顺序:单词句(1-1.5岁)——双词句(2岁左右)——简单完整句(2岁左右)——复合句(2.5岁左右)

17.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讲述逻辑性的发展;

(4)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18.口语可分为对话式和独白式,儿童的言语最初是对话式。独白言语在儿童期产生。

19.情境性言语不仅依靠具体情境,还要依靠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

20.情境性言语和连贯性言语的主要区别于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的支柱。

21.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情景言语,6-7岁儿童已能完整、连贯地说话。幼儿言语表达地顺序性、完整性、逻辑性在3-4岁时发展较快。

22.口吃——出现时间是2-4岁,一般开始是2-3岁,常见期是3-4岁。

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口吃还可能来自模仿。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时解除紧张。

第三节游戏言语、问题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内部言语等基本概念

游戏言语:边玩边说,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地行动。

问题言语:遇到困难,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4-5岁“问题言语”最为丰富。

自我中心言语(3-4岁表现明显)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内部言语是指不出声的言语,具有发音隐蔽、语句简略,不完整。从功能上看内部言语又称为“自我中心言语.

4岁以后,儿童开始学习用的内部言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