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发牢骚说,孩子的语文老师,每次跟自己交流,都肯定孩子聪明,但是,孩子的成绩一直不好,家长认为老师是在骗自己!
很有意思的是,孩子的数学老师,是很严肃的那种,跟家长说话也是这样,态度不怎么好,但直接告知小孩的不足。但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也一样不好。她想问一下,这两位老师谁才是好老师?
这位家长的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很多人听完叙述,马上得出结论,那个态度不好但直言的老师,是个好老师。说孩子聪明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其实这句话很多老师都经常挂在嘴边的,几乎每个家长都听过,但弦外之音,很多家长没懂。
一、孩子不认真学习让人很无奈
似乎每一个孩子都不太喜欢学习,但是又不得不学习。而班主任最大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把成绩提上去。班主任对父母这样说,很有可能已经黔驴技穷,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习,把成绩搞上去了,所以这句话透露出老师深深的无奈。
二、透露出老师对孩子复杂的心情
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发展,这种趋势反应在教育上就是学校也鼓励孩子全面发展。但是无论教育如何发展,老师总归是想让孩子多学一点,多考一点分的。有些孩子性格很讨喜,情商非常高,但就是不喜欢学习。
他们平时喜欢跟一帮同学玩,把班里大小事务处理得很好,在班里非常有号召力,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喜欢学习。
这类学生很受同学老师喜欢,或许正是出于喜欢和欣赏,老师才更想让他们多放一点心思在学习上。
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从人的社会性角度解释了原因,她分析:
那些聪明伶俐,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往往社会性很强,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平时身边都是爷爷奶奶姑姑阿姨等,非常热闹,而一上学,到了教室,一下安静下来了,他就觉着无聊了,所以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教室里唯一一个“活跃分子”——老师的身上;
老师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目光看到谁了,他都看得清楚;而那些老实巴交的孩子,注意力则一直在黑板上,老师写什么,他就想什么,专注力非常强,这类学生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善于和物打交道,所以比较专注。
最后,李玫瑾教授得出结论:真正决定学生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专注力!
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根据一项研究报告证明:普通家庭的学霸们,都具有超强的注意力,努力不一定是学霸,但学霸都有超强的专注力。而这种专注力,让学生学习更深入,效率也更高。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永远不要干涉孩子
尹建莉老师说过,培养孩子专注力,“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
孩子做事,不要去干涉。当孩子们玩耍时,他们静静地看着。如果孩子需要,他们会伸出援助之手。
如果他们不需要,他们就不会颐指气使。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相信他,千万不要偷看他是不是在玩。
只要孩子专心做事,就不会给他端茶倒水带水果,也不会中途打断他,而是让他享受做事的过程。
让孩子做快乐的事情
俞敏洪说过,快乐是提升孩子学习专注力及学习效率的最好办法。
当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时,他们会特别注意,并为他们提供快乐的来源。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玩积木,他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积木给孩子玩。
如果孩子喜欢恐龙,他们会准备恐龙玩具和相关书籍,让孩子深入研究恐龙。当孩子陶醉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中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专注力是悄悄培养出来的。
让孩子玩各种集中注意力的游戏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说:“游戏就是儿童成长的全过程”。会玩的孩子,未来才有竞争力,会玩的孩子,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专注力低下时,只需做好这关键一步,就能让孩子玩出专注力。
这关键的一步就是父母们要学会鼓励孩子去玩耍,调动孩子玩耍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孩子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当孩子投入到游戏中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这样就能给他养成良好的专注力,孩子在以后做事情时也不容易分心。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越来越多专门针对“玩”出专注力的机构,和培养专注力的专业游戏书籍出现。其实这也侧面看出越来越多家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