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7456.html这个世界需要有因地制宜的多元文化才能将其打扮得万紫千红、富有生机。同样在身心卫生预防领域,只有互相谦虚地汲取,互促共进,才能构筑出较完整的预防与干预体系,在面对心理求助者时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采用最适当的疗法,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造福于人们。韩非
笔者反复强调,诸多天马行空的慢性症状就像是一个“快递员”,它只是跑来告诉那些正在梦魇中的人们,有个“真相”要转达给他们,信的内容才是疾病本身。大部分人直到中年、晚年都没有认真谛听这个“快递员”要告诉他们一些什么。此时我们也不禁要问:究竟是谁从梦魇里走出来投入世事的梦,又从世事的梦走到梦魇里头呢?究竟这个做梦的人是谁?究竟是谁在“梦”中沉浮?
当下关于各种慢性焦虑障碍背后的真相,是一个需要我们用心来面对的大课题。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到,慢性焦虑障碍是一组以强迫情绪、社交对视焦虑、漂浮性焦虑、恐惧性对立意念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灵顽疾,其顽固的病灶主要根源于一颗长期失落的心孕育出的患得患失、灾难性思维、完美主义、安全感不足、自我价值感缺失与吞忍型人格特质。关于这本难经,我们亟须花上一些时间来重新审视焦虑背后鲜为人知的蜕变哲学。
爱在臣服内在众生的道路上,即使是最悲伤的人,也会有绽放笑容的时刻。焦虑并不能持久,重点是你要记住,问题是在我们的内在,唯有如此,各种顽固性的焦虑障碍才有转化的可能。原则上蜕变成长的艺术应该是具体、清晰、有助于己,而且可以在当下即刻体验的。同时,如何称呼解脱烦恼的技术名称并不重要,当务之急是获得一些平和与安定的体悟。
诚然,心无妄念、神清气爽是每一颗焦虑心灵所企盼的境界,然而达成它也并非易事,它需要系统的调心智慧。应对焦虑情绪(漂浮性焦虑、应激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的心理卫生之道从长远来看必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古人所提倡的“众术合修”即便在今日的心理疏导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南意义。就好比我们探讨一个人长寿的原因,它绝对不会是单一的。实际上,一些长寿者也有一些不良的嗜好,本应与长寿无缘,但是依然活至90岁上下,可见影响长寿的因素一定是综合性的。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与英国杰出政治家丘吉尔首相,稍微细致观察就会发现,两位政治强人都是烟不离手,且丘吉尔先生还嗜酒。他们在政治舞台上长期饱受各式各样的精神压力与起起落落,常年下来睡眠时间低于常人,饮食与作息也不见得规律,但是在高效率完成政事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身心的相对健康与长寿。一些研究者发现,两位杰出政治家都擅长劳逸结合,都喜欢运动,且性格达观、志气充盈、满腔正气、百折不挠、风趣幽默,这些特质或许都是他们长寿的最核心因素。
面对各式慢性焦虑情绪,我们也十分需要坚持一份信心与系统观,影响最终品质的绝对不是一个面向的问题抑或仅凭某一点就能达成,它必定是多方面身心共修的综合结果,这方面许多时候和长寿是一个道理。因此笔者建议长远的心理卫生之道必须包括这些方面:生理、心理、自然、社会、人生价值观。而此书的诸多章节皆是从这几个面向来阐述的。
在此书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幼稚性思维的特点以及识别它、领悟它与放下它的朴素道理。但是有时候这些幼稚性焦虑思维所携带的残留能量会使我们感到疲惫,因此我们需要额外掌握一些调节疲惫与残留负能量的辅助性策略。临床中有不少心理学调适技术需要心理指导师的针对性建议以及系统的疏导。而此书中所分享的诸多辅助性方法皆是笔者从多年的心理疏导工作践行中特地提炼出来的,这些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就算完全不依赖心理指导师也能自行调节,它们招招皆能进入心灵深处,且能够有效地解除心灵疲惫与残留的焦虑毒素。
在该部分所分享的15计锦囊中,其中有一些名称源自古代兵法的术语,笔者取其寓意,意在生动地表达一些实用且充满乐趣的行动哲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所需灵活运用。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自我练习还是体悟何种方法,均需先悟透原理,理通法自明。要学内涵思路,而不要死学一招一式,在自我调心的某个阶段,许多心灵一定会领悟到所谓法无定法(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的内涵。总之,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变通方法。悟透原理之后,自己都会编法、变法,把方法用到充满灵感与自然直觉的状态,才算真正通达,不被文字相与概念相所束。
补充:正见常识:法无定法(喻指灵活运用各式心理学方法)
妄念(强迫观念、灾难性联想)最初是“无中生有”的,各种妄念各归其根后,并非跑到哪个“居所”,而是归于自己的空性,因此从本质上而言并没有什么被消灭,仅仅只是见到了“无明烦恼”的空性而已。
《金刚经》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段文字的哲学内涵其深无比,并非人人都能够悟到。然而若将其引申至现代心理学中,我们或许也可以获得这样的启发:面对一些扭曲的“症状”,并非我们不需要方法,而是对一切暂时的“对治法”都不要去执着,唯有心中“一法不见”,才有最终“无法可舍”的自然无为清净境。而一切对治烦恼的方便法,其属性是空,了无实在,仅仅只是暂时的“渡河之筏”。同时,世界上所有既存的心理学调适理论也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哪个方法最高明的说法,每一种理论方法都有相契合的应用范围与局限性。一颗苦痛心灵在对任何有用的心理学学问都不执着,也都不排斥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所需自然地运用某一法,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自己的所知障而与某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心理学方法擦肩而过。
这个世界需要有因地制宜的多元文化才能将其打扮得万紫千红、富有生机。同样在身心卫生预防领域,只有互相谦虚地汲取,互促共进,才能构筑出较完整的预防与干预体系,在面对心理求助者时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采用最适当的疗法,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造福于人们。比如:中医、西医、特医、民间土方等都可以调病,但各有所长,又各存所短。西医的优点是见效相对快,但针对一些慢性疾病,常年下来往往治标不治本,一些抗生素与止痛药的副作用有时候也相对较大;中医治病的副作用小,虽然长期使用可以对一些病灶治本,但在一些急性病发作时往往见效较慢;从我国古代中医留下来的特医理论是从人体阴性磁场、中脉、任督二脉的能量场角度入手的,虽层次较高,但那些观点不易被现代人接受和普及;一些民间土方虽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但俗话说,“祖传偏方”在某些关键时候也可治病,而且省钱方便,许多少数民族与生活在山区里的人们便是偏方的拥戴者。心理学也是如此。无论是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格式塔、NLP、催眠术、意象对话、心理剧、脉轮能量学、自然顺势疗法、新时代课程,还是生物信息学,都没有谁高谁低、谁好谁不好的说法,皆是因缘而生,殊途同归,互相补充,法无高下。但是,由于许多人不懂得这些道理,总是以分别心来看待事物,非要分出好与不好,然后去排斥另一方,徒增烦恼,这就是偏知与傲慢。如果我们存有分别心,排斥某一种方法,到了该用这一种心理学方法的时候,就会因自设障碍而不能得到最佳的疗效。即使在宗门哲学领域,在浩瀚无边的东方哲学文明中(儒、道、禅、密、中观、唯识、净土、瑜伽行派、禅武医),法法也平等无差别。同样,世人若能把传统宗门哲学文化中的一些精华引入到现代心理学中,势必如虎添翼,乾坤绝配。
简言之,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虽分阴阳与清浊,但阴阳本身不分好坏,阴阳是一不是二。阴阳就是为了起到相互平衡的作用,人们在这个充满无常的世界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会使事物失去平衡,物极必反而导致溃败。因此,只有平衡才能可持续发展。另外,每一位自助者都要遵循自己的速度与脚步,不要在网络上与他人对比。许多烦恼心灵总是沉不住气学习自我觉察之道,往往喜好引颈往外去探秘各种只适合一些出家修行人的宗教方法,结果几年下来什么都没学会,反而产生了对宗门文化的嗔恨心,实在是无明。从系统整体角度而言,小学、中学、大学是平等无差别的,但有不少自救者连“小学”的基础都不稳定抑或没有,就幻想着彻底解决人生烦恼抑或大彻大悟,其结果往往是庸人自扰,头上安头。如果没有“小学”的基础铺垫,怎能一步登天进入中学、大学呢?
所以,对于广大选择自救的心灵而言,一定要重视自己“小学”的基础,不要天天幻想着追求各种幸福,而应在当下幸福地去追求。对于“小学阶段”的自助心灵,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借由每一次勇敢的行动,慢慢地在顺应自然中创造出一个具有驱动力的未来。而后在某种契机下深刻领悟到“心魔”其实就是上苍提供给我们觉醒的助力,通过它最终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一切因缘而生的烦恼现象其本质皆悉无常(如露亦如电);所追求的一切外在欲乐皆无法令人彻底满意;任何现象都没有永恒的实体,有的只是成长的过程与心性提拉。温馨提示:在某种层面,“创伤”与“心魔”本身也在为我们说法。如果没有“创伤”,一颗心灵就无从获得自我疗愈的契机,也无从开始深刻地认识自我。如果没有“心魔”的阻碍,一颗心灵的灵明永远无法变得更加聚气。这或许就是先知们讲的唯有大“魔”才能助大“佛”的禅机。同时,所谓的自我疗愈过程其实就是破解恐惧焦虑冲动背后的无限风光与回归本我的觉醒过程,这过程始于“创伤”,终于系统疗愈。更多慢性焦虑障碍与强迫类焦虑障碍调适随笔,可参考作者订阅号:kong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