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音乐教育学课堂教学考点精讲
一、音乐课程内容1.音乐鉴赏(1)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2)能够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欣赏中外民族民间音乐和中外作曲家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4)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能对社会音乐生活现象作出评价。(5)能够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能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欣赏音乐,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搜寻和下载音乐资料。
2.歌唱(1)欣赏优秀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2)学习歌唱基本技能,使歌声具有艺术表现力。(3)参与合唱,对指挥动作做出敏锐反应。(4)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表演独唱或重唱。
3.演奏(1)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2)学习演奏某种乐器的基本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3)参与合奏,能按总谱的要求排练,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正确反应。(4)在独奏或重奏中,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进行演奏。
4.创作(1)学习基本的作曲常识,尝试为歌词谱曲。(2)采集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和改编的素材,能够用简谱或五线谱比较准确地记录作品。(3)能为旋律配置简易和声,利用各种不同的音源材料进行某一主题的命题创作。(4)在电脑上尝试运用数字音序和数字音频软件进行简单的音乐编辑和创作。
5.音乐与舞蹈(1)舞蹈常识舞蹈起源与发展、体裁与舞种、表演形式以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2)舞蹈鉴赏中外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社交舞。(3)舞蹈表演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舞蹈或舞剧片段,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4)舞蹈创编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合适的音乐;根据音乐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
6.音乐与戏剧表演(1)戏剧常识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2)戏剧鉴赏中国戏剧、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3)戏剧表演配乐朗诵、配乐小品、小型音乐剧或戏曲唱段及中外歌剧选段。(4)戏剧创编能够选择适当的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或小型音乐剧。
二、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1.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1)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高中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审美教育应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的内容中。(2)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①立意美与情境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②音韵美、曲调美是指教材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因为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百听不烦,百唱不厌。③除了旋律的优美和动听外,良好、洗练的音乐编配也很重要。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④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处理之中,这样才会产生良好的音乐教学心境。
2.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1)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打破“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传统观念,紧密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来进行。
(2)在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密切结合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需求,增强音乐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与人文性。
3.体现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1)高中音乐教学内容既强调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又重视对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了解;
(2)既强调对音乐经典的掌握,又重视对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音乐的学习;
(3)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4)加强音乐学科不同领域间的相互联系与综合,注重与其他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
(5)涵盖相关学科内容,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促进课程综合化的发展。
三、音乐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导人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
(1)情感
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
(2)态度
在表现为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趣、进取、向上的态度;
(3)价值观
既反映在个人价值方面,同时更反映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
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
(2)比较
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是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体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的音乐内容进行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
(3)探究
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
(4)合作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它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知识,特别是还包括音乐创作和音乐历史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的知识。
(2)音乐技能不是仅仅体现为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也不只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唱歌技术层面,更为重要的是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
(3)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式上,也需作根本的改变。应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得以完成。
4.音乐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
(1)目标要明确、简洁,指向清晰
①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区别
a.音乐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不同于音乐课程目标。音乐课程目标是从宏观的角度,规定某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b.音乐教学目标则是从微观的角度,预计某一时段、某一环节音乐教学所要获得的结果,是学生在音乐教师指导下,其音乐学习活动具体的行为变化表现。
②教学目标设定的常见误区
由于受传统教学大纲的影响,一些音乐教师往往把“课程目标”或“教学目的”当做教学目标来对待,把教学目标表述得非常宽泛、笼统。
③教学目标的要求
正确的音乐教学目标表述应明确、具体和简洁,主要涵盖本课时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过程及要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2)目标要涵盖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由单向变成多维是音乐新课程同传统音乐课程在目标上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以往音乐教学目标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维度。
(3)目标要合理确定程度
合理确定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目标程度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最低线,如果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是最基本、最普通的要求,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音乐教学就会有悖于音乐课程理念。
(4)正确使用目标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课堂教学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四、音乐教学重点与难点
1.音乐教学难点的确定
(1)确定教学难点的注意事项
①音乐教学难点是根据音乐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音乐的认知规律决定的。确定音乐教学难点也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重视学习障碍的表现与成因。
②分析音乐教学难点时,不能只注意产生困难的知识点本身,还要看到准备知识的掌握情
况。难点的形成很多与相关的准备知识不足有关。
(2)确定教学难点最主要的因素
了解学情是音乐教师正确确定教学难点的首要因素,了解学生音乐学习的积累和知识技能的基本情况,分析研究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够结合教材找出难点。
2.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的方法
(1)分散难点是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①要有预设,在备课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难点并进行必要的准备;
②要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随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
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从合适的角度切入,采用模仿、对比等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中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比较难理解。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像处理的高超能力,对音乐内容进行分类讲解,使其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五、音乐教学原则
1.音乐性原则
音乐性原则也称音乐为本的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应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本来(中心)位置或其职能位置。
(1)音乐性原则是音乐教学的根本原则。
(2)音乐教育之所以要以音乐为本,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
2.情感性原则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利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音乐教育的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
(1)音乐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激发情感动力。
(2)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
3.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是音乐学习的突出特点之一。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和体验。音乐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
(1)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要少。
(2)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