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1、(单选题)不属于科尔伯格的认识发展的六阶段的内容是()
A.惩罚和服从倾向
B.社会契约取向
C.维护生命取向
D.普通道德原则取向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通道德伦理取向阶段。维护生命取向不属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故选C。
2、(多选题)学习需要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A.认知需要
B.求知需要
C.交往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实现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需要对应认知内驱力,交往需要对应附属内驱力,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应自我实现内驱力,故选ACD。
3、(单选题)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原有认知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题干中从例子到规则显然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新学习的概念是规则),属于上位学习,故选B。
A项: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不合题意,故不选。
CD项:并列学习也称并列组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补充。例如“苹果”和“梨”。不合题意,故不选。
4、(对错题)从发展速度上看,童年期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A.正确
B.错误
童年期是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年龄阶段。从发展速度上看,童年期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童年期学生因其身体发展的平稳性和心理发展的无尖锐冲突性的特点,为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故题干表述正确。
5、(对错题)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A.正确
B.错误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即知道做什么。即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故题干表述正确。
6、(单选题)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品德出现两极化的阶段是()。
A.小学阶段
B.学前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这是由于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故选C。
7、(单选题)犯人获得假释,以后就没有出现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负强化是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假释是指对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的因其表现良好而提前释放的制度,这是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没有出现违法行为的反应概率,属于负强化,故选B。
A项:正强化是呈现愉快的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不合题意,故不选。
C项:消退指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不合题意,故不选。
D项: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假释是撤销了厌恶刺激。不合题意,故不选。
8、(单选题)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惩罚是为了降低或消退某种行为。本题中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迟到的行为,属于惩罚。惩罚又分为呈现性惩罚(正惩罚)、取消性惩罚(负惩罚),取消性惩罚是取消一个愉快的刺激(取消他想要的)。题目中老师取消了学生的春游特权,是取消了一个愉快的刺激,应该是取消性惩罚,故选D。
A项:正强化是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过程。不合题意,故不选。
B项: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不合题意,故不选。
C项:呈现性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不合题意,故不选。
9、(多选题)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哪些咨询原则?()
A.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