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胡思乱想一朵创新之花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好治疗吗 http://m.39.net/pf/a_4762337.html

“胡思乱想”:一朵创新之花

作者:马志国(作家、心理学家)

关键词:胡思乱想越轨思维

一个4岁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鹌鹑蛋竟和鹌鹑一样都是有花纹的。由此他萌生奇想,就把家中的白母鸡全身涂上了红墨水,希望红母鸡也生出红蛋来。鸡一扇翅膀,刚穿上的“新衣”弄得一塌糊涂。结果,孩子被母亲打了屁股:“看你敢再胡思乱想!”

一位中学男孩,学习成绩很好却墨守书本。他想将来去搞科研,求教老师:“对于搞科研,您看我最要紧的要学会什么?”老师说:“你要学会胡思乱想。”

褒贬竟然如此对立。你对“胡思乱想”是投赞成票,还是投反对票?

咱们还是先看看科学史上的事例。

太阳东升西落,是世代的人们无数次观察到的现象。人们头脑中逐渐形成了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印象。而且,看上去“小小”的太阳绕着“庞大”的地球转非常合乎情理。人们的这个印象,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肯定下来,并由一世纪哲学家托勒密完成理论系统,再加上宗教的支持,到了哥白尼时代早已成了不容怀疑的“真理”。而哥白尼却一反常识提出“日心说”,在当时人们看来岂不是“胡思乱想”?

在四百年前的欧洲,教授们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都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些。常识也是如此:一块重的石头很快就落到地面,而轻的羽毛则飘飘摇摇好半天才落下来。亚里士多德是先哲圣贤,教授们是学术权威,常识又是如此地妇孺皆知,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些这种看法自然是“绝对可靠不容置疑”了。可伽利略硬是来“唱反调”,提出轻重不同的物体一样快地下落。这观点就是今天也许还有人斥为“胡说”,在当时人们眼里岂不更是“胡思乱想”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自古以来的真理,虽有歉丰,但万变不改其种。物种变化只存在于神话之中。于是,当年达尔文提出的物种进化论,被嘲讽为企图“用一串气泡做成的一条坚固的绳子”,被看成十足的“胡思乱想”。

……

然而,正是这些“胡思乱想”推动了科学的进步。科学史上的大量事实说明,很多新学说的提出,新真理的发现,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胡思乱想”的结果。只是因其与以往的常识相背离,与人们普遍承认的旧真理相冲突,为人们的习惯想法所不容,开始时总是被视为“奇谈怪论”、“胡思乱想”。科学史家萨尔顿说:“科学总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这正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胡思乱想”给科学带来革命,科学欢迎“胡思乱想”。

从心理学方面看,“胡思乱想”其实是发散性越轨思维。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是习惯性循轨思维,一是发散性越轨思维。前者是严格遵循传统思路、确定的概念和流行的模式规范来思考的,“循轨”两个字很形象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特征;后者是突破甚至反叛已有的传统思路、知识结构和模式规范来思考的,“越轨”两个足以形象地让人理解这一思维方式的特征。“胡思乱想”所以被称之为“胡思乱想”,就在于它的“越轨”,就在于它的“叛逆”。

循轨思维有其功绩,对于解决大量的一般性课题,它有效率高、精力省、可靠性大的优势。但对于解决具有革命意义的创造性课题,它就无能为力了。如果一味地去循轨思维,不敢越雷池一步,那里还有科学的革命?

看来,我们大可不必对“胡思乱想”抱那么重的偏见,提起它就使劲摇头,甚至像开头的那位母亲那样对它疾恶如仇。要解脱思想的桎梏,冲破精神的牢笼,就要解放思想,敢思敢想,“胡思乱想”。年轻的朋友们,你想成为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吗?请您拿出点勇气,做智力的叛逆者,来点“胡思乱想”吧。也许,你的“胡思乱想”会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所创见;也许,你的“胡思乱想”会导致小小的发明;也许,你的“胡思乱想”会弥补科学本身尚存的缺陷;也许,你的“胡思乱想”为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你为“胡思乱想”拍手叫好的时候,相信你不会放弃知识的刻苦学习和事实的辛勤积累。因为你知道,我们说的“胡思乱想”决非凭空的主观臆想,而是靠坚实的丰富的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孕育的创新之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