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后的心理重建正当时 [复制链接]

1#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

随着疫情的持续,群众的心理也在变化。

有人经历了最初的慌乱、恐惧,逐渐平静,有人疯狂抢购蔬菜大米、囤积口罩和酒精,还有人对于复工感到焦虑。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也都承担着不小的压力。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广大群众和医护人员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要及时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减轻疫情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冲击。疫情解除后,社会情绪和公众心理的平复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这就涉及到心理重建。

1灾后心理重建重要且必要

遭受疫情影响尤其是疫区的群众,往往会感觉无助和无法应对而产生惶惑不安、产生心理挫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难以入睡,食欲和消化减弱,感觉迟钝、头痛背痛等等,往往伴随焦虑不安、消沉抑郁等,这些是正常反应,称为急性应激障碍(ASD),通常会在1-3个月内逐渐缓解,但是仍有少量人继续保持。还有的人,在当时并没有表现出症状,几个月后才出现不同的心理-生理症状,出现如严重的精神紧张、反复回想灾难事件而情绪失控、经常做噩梦等。这是一种延迟性的创后反应,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有研究指出,创伤可能还会引发人格的变异。据统计,灾难后罹患心理疾病的人数会逐渐增多。专家估计,大约20%的受影响人群会在一年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人数会增加,此外,焦虑症、抑郁症、生理心理疾病的人数会增加,在遭受重大心理创伤的人群中,5%的人会影响终生。

针对灾难中受影响的大多数人,基于灾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采用心理教育、心理援助、心理疏导与心理训练等手段帮助其整合内在资源,科学应对灾难带来的种种压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和生活的专业手段,就是灾后心理重建。有效的灾后心理重建是心理疏导的调节器,一方面可以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心理重建和避免长期问题的发生;有效的灾后心理重建是恢复经济的加速器,让群众在灾后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快投身于灾后经济恢复的建设中;有效的灾后心理重建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器,保障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心理健康状态,增加群众对*府的信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此,疫情后的心理重建,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2国外灾后心理重建之鉴

相对于中国而言,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更早地开始了灾后心理重建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海外心理重建的主导者是*府。许多发达国家都为预防自然灾害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法令,其中包含心理援助和心理重建的规定。日本构建了完整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共有53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心理援助在灾后援助中的重要作用。在美国,灾后心理重建被列入联邦紧急计划(FRP),FRP包括12项紧急支援功能,灾后心理重建隶属于第八功能“公众健康和医疗”,由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的公共健康服务系统牵头主持。

美国*府除了立法外,还建立了一整套日趋完善的心理重建制度和体系。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署、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成立美国心理卫生服务中心紧急服务及灾难救援项目组,主要为灾难受害人提供及时、短程的危机咨询以及情绪恢复的伴随支持等服务。此外,美国退伍*人事务部通过下属的应急管理战略医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和调整辅导服务三个系统进行心理援助。除了联邦一级,州一级也有相应的心理卫生主管部门和心理卫生服务机构。

美国各州*府、地方*府设立基金,向申请危机辅导援助和培训的受影响社区提供经费支持,并通过地方精神卫生机构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另外,美国*府非常重视心理重建的人力资源建设,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红十字会均组建了专门的灾难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数据库,并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

尽可能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非*府组织的作用,也是很多发达国家进行灾后心理重建的经验。在日本,除了中央*府和自卫队的救助外,民间团体的“共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各地近3万个民间组织,配合*府开展行动。日本强调邻里心理支持。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注重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心理抚慰,比如“治愈系”在灾后的广泛传播,手段多样,既有漫画、歌曲、小说等文艺作品,也有宗教和*府举办的大型活动。在美国,许多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学术组织、宗教组织和高等院校,也构成了心理重建的主要力量。

此外,国外的心理救助非常讲究针对性和有效性,美国*府的灾难支持计划中,特别强调要注意对儿童、老人和残障人士等高危人群以及救援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国外心理援助注重长效机制。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兵库县的重建工程“不死鸟计划”长达10年。日本*府设立了心灵创伤治疗中心,设置心灵创伤治疗研究所,开展创伤调查研究。

日本半阪神大地震纪念馆里的孩子绘画

3灾后心理重建的建议

中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很快,发表论文众多,但缺乏完整的体系;在立法层面,我国尚需出台心理危机法律体系;在应急机制上,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处理流程,造成了灾害应急工作的被动局面;心理干预工作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分层次的、可持续的心理志愿服务;在理论研究方面,心理干预理论研究较多,但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公众层面,对心理危机干预知之甚少。

以下是对本次疫情的心理重建的建议。

一、开展心理普查,确定重点心理干预人群

通过大规模的线上心理普查,短时间内确定重点人群,及时进行初步心理干预。对社区干部、救援人员、一线医护人员采取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心理干预、建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