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东西学不会,放一放反而能顿悟心理学解析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正规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0/8833163.html

读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绝顶高手都会一种玄之又玄的招式——顿悟。

在生死决胜的关键时刻,主人公突然把过去怎么也学不会的绝招融会贯通,接着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完成逆袭。

不止文学作品,现实生活也是如此,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对于那些我们怎么也搞不懂的新知识,有时候放上几天,突然就学会了,这是个什么道理?

认知停留在过去

思维定势(Thinkingset),主要是指过去的经历或行为对你眼下正在经历的一切所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受之影响,我们的行为会表现出特定的倾向性。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重复,于是这种思维方式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只要环境不改变,那么我遇到的各种老问题就能快速解决。

毋庸置疑,人们先前习得的知识对后来的行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可一旦客观环境有了变化呢?比如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惯性思维的表现就如同一把双刃剑。

许多人常被脑筋急转弯问懵,而这个过程就是受限于固有经验和常识,无法打破思维定势而产生的一种困惑。

我们学东西学不会,一方面是因为认知不足,现阶段自身能力和积累不足以支撑我们去理解,另一方面便是因为暂时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此时选择暂停思考,通过消除惯性思维施加的限制,我们很容易从别的角度入手寻求到新的突破,最终拨开云雾见月明。

潜意识在不断酝酿

众所周知,人的意识共分为五个层面:

潜意识:抑制在大脑深处,不受人的主观控制,不能主动获取

意识:具备调节心理的功能,能够被人主动察觉,可被人为控制

前意识:特定条件下可以被获取,介于前面两者之间

无意识:主观上无法察觉,多受条件反射控制,部分属于生理本能

非意识:人体的各项天然机能,如心跳等

当我们试图解开一个复杂的问题之时,思维起初停留在意识层面,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思考、去解决,虽然最后看上去一直在原地踏步,没什么收获,可一旦我们暂时停下对问题的研究,之前得到的所有信息都会转入到大脑的潜意识层面继续加工,我们无法察觉,但它真实存在。

认知心理学家把这种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难题时,通过暂停一小段时间来产生正面促进作用的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在暂停的这段时间里,之前被你忽视的关键信息在大脑深处重新被激活,而那些由惯性思维带来的干扰因素则被不断消解,新点子一个又一个地产生,当它们融会贯通之后,大脑就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之感。不过,所有的这一切你都感知不到,而你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结语

顿悟的背后,是接连不断的潜伏性学习。

对待新知识,我们建立认知的过程就和如同烧水一样,大家都知道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度,当水温从10度,50度……哪怕到了99度,它依然不会沸腾,因为还没有到达所谓的临界点。

我们学东西并非一直学不会,而是大脑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管是在意识层面还是在潜意识层面,当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顿悟的发生也就理所当然了。

所以,遇到问题先别急着钻牛角尖,研究一段时间无果后,不妨先放一放去忙其他的事情,静静等待大脑里的那些信息迎来爆发性的突破,没准儿你就顿悟了呢

参考资料:《认知心理学》#情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