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教师编考试知识点心理学流派之格式塔心理学
TUhjnbcbe - 2022/12/11 20:43:00

格式塔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于年至年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创建的,其产生的正式标志是韦特海默于年发表的论文《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格式塔是从德文“Gestalt”音译而来,意为“完形”、“整体”,因此格式塔心理学也被称作完型心理学。本文现将教师招聘考试中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那样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若把意识分解成元素,那么心理学的研究将变得毫无意义。格式塔心理学主张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整体不能还原成各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和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二)格式塔的完型—顿悟学习理论

格式塔的完型—顿悟学习理论主要建立在苛勒对黑猩猩学习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苛勒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如: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木棍,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然而,黑猩猩思考一会,突然将两根棍子拼接起来,够着了香蕉。

根据此实验,格式塔关于学习的观点是: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

总之,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从而实现顿悟的过程,批判了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

(三)格式塔关于迁移的关系转换说

跟格式塔的学习理论一样,格式塔的迁移理论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其迁移理论主要是建立在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在深灰色和中灰色两张纸上分别放上小米,将小鸡置于这个情境中。若小鸡啄食深灰色纸上的小米,就把它赶走;若啄食中灰色纸上的小米,就让它继续。如此多次练习后,小鸡确实能学会只啄食中灰色纸上的小米。此时,实验者改变实验情境,把两张纸的颜色换为中灰色和浅灰色。若按照共同要素说,小鸡应该像从前那样啄食中灰色纸上的小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小鸡改为啄食浅灰色纸上的小米。

因此,苛勒认为学习经验能否迁移到新情境中,关键在于能否理解情景之间的关系,即情境中的所有要素是否组成了一种整体关系。在他们看来,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理解或顿悟了情境之间关系的结果。

以上便是关于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师编考试知识点心理学流派之格式塔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