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4日电(记者李华锡)近年来,部分高校恋爱课程走红后,引起了大众对大学开设恋爱课程的思考。有人认为大学应该开设恋爱课,通过恋爱课程可以学习到正确的恋爱观,弥补恋爱过程中的不足;也有人认为恋爱课没有那么有效,不一定能真正解决个人的恋爱和感情问题。那么,大学到底该不该开恋爱课?
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针对“大学该不该开恋爱课”话题,面向全国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选择应该,占比88%;36人选择不该,占比12%。
“通过恋爱课程可以学习到正确的恋爱观,弥补恋爱过程中的不足”
河南大学赵晓菲认为大学应该开恋爱课。她说,大学生群体因为受网络影响,存在快餐式恋爱的观念,很多人还没有恋爱,却因为已经看到了别人演出来的恋爱成果,导致对恋爱有了错误想法。
赵晓菲觉得大学可以开设恋爱课,形式为文化和实践相结合,如在课堂上解析感谢细腻的诗句或是以脱口秀的形式上课,老师和同学们有互动。她的学校目前没有恋爱课程可以选择,但她期待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到正确的恋爱观。
赵晓菲的观点得到了山东大学生张婷婷的认同。她认为,高校如果通过开设婚恋必修课或选修课,能起到科学普及相关常识、逐渐纠正社会上的错误认知,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价值观。
在上大学的王崇敬认为大学有必要开恋爱课。他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正好需要这方面的教育,该课程对于大学生恋爱观和人生观是一个更好的树立过程。“还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在恋爱过程中的一些各个方面的不足。”
他期待学校可以开设恋爱课程,由年轻一些的老师上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思维想法也能更贴合。“另外,开课老师的学历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和学生们能很好地沟通,能更懂得年轻人的一些想法。”
“真正解决个人的恋爱和感情问题,恋爱课没有那么有效”
山东大学生刘仁义认为大学不应该开恋爱课。他一直在思考,大学老师会不会教谈恋爱?如何进行课程考核?去上课的同学是要学习恋爱方法还是跟潮流和凑热闹?恋爱是不是该统一形式?
“我觉得开恋爱课不如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开个恋爱咨询室,真正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帮助。”他说,真正恋爱、感情有问题的同学,都是涉及比较隐私的问题,大学恋爱课可能都在听热闹,不如真正去一对一地咨询。“真正解决个人的恋爱、感情问题,其实恋爱课没有那么有效。”
安徽大学生王芒在学校上过恋爱课程,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他选择了大学不该开设恋爱课。
王芒介绍说,之前在选择选修课时,看到了恋爱课程觉得挺有意思。因为受疫情影响,当时以线上方式上课。
“刚上课时老师就让大家描述初恋是什么样子的,我当时就是一脸懵,因为没谈过所以就乱写一通。”他说,后来老师又让学生对一些恋爱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课让他们写了一篇身边的热点问题。
王芒说那个课程有一百多人选修,在学校的选修课里算是人数多的。说起选择该课程的原因,他觉得对于没有恋爱的同学会有好奇,还有一些同学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
因为没有恋爱经历,他对于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再加上通过线上方式上课,不如线下可以讨论交流等,容易分神,所以对这门课程印象不好。
专家:目前大学生的情感现状正在倒逼大学开设恋爱课
段鑫星是心理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在学校开设的《恋爱心理学》课程受到学生的喜爱,课程视频多次走红网络。
她认为,目前大学生的情感现状正在倒逼大学开设恋爱课。“换句话讲,不管学校是否开设相应的课程、做相应的引导,学生的爱的世界都是如花似锦般繁茂,也有杂草丛生。”
段鑫星分析说,一是根据毕业发展视角看: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阶段中,美国学者阿柰特认为18-29岁是人生独立的时期,被称为成人初显期,这个时期的具有不确定性,自我同一性探索,处于夹缝感,也是充满机遇与自我